配比原则,这是我们当学生时扎根在脑子里的概念。对于生产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而言,配比原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服务型企业与研发型企业,配比原则就要灵活变通了。对服务类收入而言,不能也不必死抠配比原则,避免把会计核算复杂化,增加核算成本。

有位粉丝问我,公司确认了技术服务收入,该如何结转成本呢?这位粉丝应该是困扰于收入成本的配比,我估计有此困惑者不在少数。

记得以前上大学时会计老师灌输给我们的概念是,确认收入时要同步结转成本,理论上这叫“配比原则”。这个原则非常折磨人,每当做账要确认收入时,都要费劲地去匹配相应的成本。

须知,配比原则最初是针对商品销售提出的。有卖,自然就有存货减少,所以确认收入要同步结转成本。这么做可以避免企业做假账,少结转成本,虚增库存。

当第三产业(服务业)兴起后,问题出来了。服务收入与服务成本的对应关系非常模糊。何为成本,何为费用,很难清晰界定出边界。即便能界定清楚边界,核算起来也非常困难。服务业该如何计算成本呢?首先要搞清成本的定义,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与收入有清晰的配比关系才能计作成本。

以足疗为例,技师的单次提成是成本,使用的药材是成本。模糊区域在于,有些费用不能直接与收入一一对应,需要分摊确认为成本,如技师的固定工资、足疗包间的房租。成本依据收入进行归集一旦变得繁琐,往往会简化作费用处理,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体现。足疗店技师的固定工资、足疗包间的房租一般会当作期间费用处理。

倘若成本都费用化了,收入又如何能配比成本呢?

对服务类收入而言,不能也不必死抠配比原则,避免把会计核算复杂化,增加核算成本。如果会计做账时能根据服务项目明确归集成本,届时将归集起来的成本结转为销售成本即可。如果平时已将项目成本费用化了,确认收入时自然就不会再有成本与收入配比了,也就无需结转成本了。

配比原则,这是我们当学生时扎根在脑子里的概念。对于生产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而言,配比原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服务型企业与研发型企业,配比原则就要灵活变通了。

好在现在的会计准则已不再强调配比原则了,会计人可以松一口气了。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头条号,私信【学习】即可免费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教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