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据台媒10月1日报道,“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要如何处理被视为威权象征的中正纪念堂,一直是外界关注焦点。“促转会发言人”杨翠1日表示,威权的历史记忆必须被保留及传述,因此不会把中正纪念堂夷为平地,但中正纪念堂必须“转型”。

杨翠1日接受广播节目专访时表示,去年“文化部”已在讨论中正纪念堂议题,今年5月促转会”成立后也开过很多次专家会议,绝大多数的意见是中正纪念堂必须“转型”,但威权的历史记忆必须被保留及传述。

杨翠表示,目前此案仍在讨论,还没有定案,但不会朝向夷为平地的作法,也不会完全“去政治化”。因为不管是打掉还是“去政治化”,等于完全抹除历史记忆,因此会朝向记忆应被保留及传递,但朝向复合式的规划来转型。

中正纪念堂 图片来自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网站

谈到张天钦案,杨翠再次强调,“促转会”是委员会的合议制,所谓针对国民党新北市长参选人的“打侯”,并未送入委员会,也没有形成决议,应回到制度讨论。

至于“促转会”要不要处理郑南榕案或卢修一案,杨翠说,“促转会”不能做亮点案件,因为“转型正义”没有亮点,但不会排除任何案件,不管大案、小案,要做哪个案子是看拿到什么资料而定,唯有史料才能说话。“促转会”不会因为案件关系到哪个党,或因为某个人要选举而做或不做。

至于外界关切促转会路线要走向“南非式和解”还是“德国式除垢”,杨翠指出,“促转会”要先找到“历史真相”、厘清加害体制,依“促转条例”规划人事清查,才能走向社会和解。但人事清查不是社会想像“追杀”,人事清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是只有“南非式和解“或“德国式除垢”简单的二元对立,也不能把单一国家作法移植过来,需要做更多研究、了解台湾的现状,还要开很多专家会议,甚至是公听会,所以不会这么快有结论。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2017年12月5日台“立法院”通过所谓“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行政院”底下将设置“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规划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平复威权时期司法不法等任务,并于提出完整调查报告后解散。条例称威权统治时期,指1945年8月15日起至1992年11月6日止之时期。这意味着,现存蒋介石象征将移除或改名。

蔡英文当局上台后,积极推动转型正义相关“法案”。2016年7月,台“立法院”通过国民党不当党产处理条例——“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介绍,按照绿营预设的语境,所谓“转型正义”,指的是“民主政体下对过去威权政府不正义行为的调查、矫正与赔偿”。

条例通过后,蔡英文声称“台湾的民主即将往前再进一步”。环台“文化部”发布新闻稿称,“清除威权象征,保存不义遗址”是“促转条例”的重点之一,将成为中正纪念堂转型的法律“转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