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四中学习生活已满月了。

这些天来,习惯了孩子在晚自习后拨通的电话,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话不多,时不长。但于我,句句新鲜,字字入脑。我也日渐觉得孩子在成长,在进步,在为未来而学;老师在秉持,在加持,在为未知而教。

如果说“文变染乎世情”,那么孩子入学以来的变化,与四中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育人环境和守正创新的办学思路息息相关。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在四中校园里的每一个场所,都有它特有的意义和价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楼,“梅兰竹菊”的四君斋,“琴棋书画”的四艺阁,“景行行止”的景贤书院,还有听潮居、中和会堂、日新楼等等。班级教室也做到了特定空间和位置始终与文化育人密切相关。

班级墙在说:“修文习理,方可行稳致远。”古来治国者,修文备武,才能长治久安。今之青年学子,文理兼修,才可步稳蹄疾。

班级墙在说:“启晨于朗朗书声,收笔于万籁俱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训之声犹在耳边。今之巢湖之滨,朗朗书声,伴着朝霞,随着晨风,放飞理想。万籁俱静之时,灯下收笔,合书而思,给这一天画上句号,还是打上感叹号;抑或是扪心自问,还是此处省略。

班级墙在说:“省府之东,千年府学,赓续庠序之风;金斗河畔,百年女中,广育乡梓之才。”四中历史悠久,杏坛更迭,薪火相传,筑梦理想。师生们以厚实凝重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匠心独具的文化取向为基础,因宁静而致远,以厚积而薄发,形成一种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

“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偏隅一角的班级书架,举凡古今中外,自然人文,典籍佳作,益智启新,书香扑鼻,书用无边。书桌前,孩子们沉溺在知识世界,践行着“唯阅读、运动与艺术不可辜负”的四中生活理念。当今天的高等教育在进行“学起来、壮起来、乐起来”的教学改革时,反观四中的教育,的确是在未雨绸缪,启迪未知,立足未来。

小小桌卡,大大世界。书桌卡不仅有学生的姓名,还写下座右铭,学习目标。古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今日四中学子以“一年有小成,三年成大器”砥砺自我,追求至上。“及一闻号钟,徐徐敛其飞扬之气,整队入教室,然犹争先答问,戟其手,揎袖疾举,若不可遏。”孩子们以勤学好问向着目标奋进,不负青春,不负理想。

助力孩子成长,是家长之分;助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职;四中构建了家庭育人、班级育人、年级育人、学校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向上、向善、向好的育人景象。

地卧东南,紫气东来;云蒸霞蔚,潮流涌动;壮志凝云,蓄势待发。天赐良机,地载文运。作为家长,我期待四中学子乘河畔郁郁文风入云霄之巅。我相信四中老师执点睛之笔绘龙凤呈祥之图。祝福四中蒸蒸日上,早日名扬江淮!

(文:合肥四中高一(11)班刘秋旻同学家长)

2018年9月2日下午,合肥四中在省府之东、滨湖腹地华彩绽放,开门迎生;而今恰逢祖国69华诞,欣遇合肥新四中“满月”。一个月以来,合肥四中的师生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共同秉承“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的理念思想,在巢湖之滨书写着属于教育的动人诗篇。力耘于天地之间,静等于花开之时,让我们期待合肥四中的更多惊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