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过“加工”

不要直接背诵书上的叙述性文字,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比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考研为例,它需要的是长时记忆,而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就在于加工(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的精细程度。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地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如果仅仅是按照书本的叙述逻辑、具体表达来记忆,时效是极其有限的。——这种记忆方式属于机械重复,研究表明: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普通心理学》)

(二)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

背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住的,需要重复。如果仅仅是重复书上的表达,在第二次、第三次记忆时,耗费时间很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首次记忆不够牢固,二是书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内容量大。

首次记忆也未必比直接背诵来得慢,书上的叙述,是作者的逻辑系统、语言系统——于我们是陌生的,这时我们记忆的东西包括知识本身(陌生)、以及叙述方式(依然陌生);而转换为自己熟悉的语言系统(相对口语化),会更容易记住。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普通心理学》)

(三)记“点”、连“线”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是症结所在。一般来说,书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经超出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语言体系,哪还能有自己的语言?

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而后自己去连“点”成“线”——指的是把这一块的“点”信息串成有逻辑的内容。

(四)记“少”不记多

记忆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什么是记“少”呢?如果是某一块知识点,有很多诠释性的句子,彼此补充、互相解释,那么选取最核心的那段话进行记忆,剩下的暂时舍弃,即使它们补充了许多细节,但只记核心句即可。这可以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减少任务量、更好把握复习时间;而且,由于“少”,也熟悉得更快,记得更牢,能够提高记忆内容的覆盖面:当考试时,基本上能做到把关键观点罗列出来。

(五)先记“少”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真正理解、牢固记忆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观点之后,在后续记“多”时,你会觉得剩下的几乎不需要记了,它们表达的和核心观点无大差别。

建议是无论时间是否充足,在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时,都先记“少”,有时间继续记“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