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郑集镇石楼村一农民创办了全球首个万头斗鸡场

斗鸡,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属玩赏型鸡种。斗鸡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称的珍禽,是一种杂食家养鸟。在我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斗鸡的培育、饲养管理以及训练技术,历代留传至今,内容极其丰富。

据史书记载,斗鸡在唐朝时最为兴盛。因斗鸡在两雄相遇或为争食时,或为夺偶相互打斗时,可置生死于度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所以,斗鸡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受众多斗鸡爱好者喜爱!

家住在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石楼村的朱广会老人,是一名五十年代的退伍老兵。初次见到朱老爷子,我们都以为他只有60多岁。开朗豁达的性格,身体健壮,走起路来步伐矫健。尤其是他给大家介绍果树嫁接,斗鸡养殖等,感觉他啥都会,好厉害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都想不到如今的他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了。

提起朱广会的名字,那可是郑集镇石楼村响当当的人物。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不仅是头脑灵活,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做过的好事更是数不胜数。早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亚运会时期,朱老爷子主动为亚运会捐献了一万斤小麦,成为全国唯一的出席亚运会的农民代表。《人民日报》等39个国家的报纸同步刊登了他的事迹,轰动了全国。

多年来,朱广会老人始终坚守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范。多次出资修路、看望孤寡老人,还为幼儿园的孩子们买玩具及学习用品。为了活跃村民娱乐生活,他又出资为村里购买了乐器、服装。真是,哪里都有他的身影。大家都是由衷的敬佩朱广会老人,亲切的叫他,老爷子。

朱老爷子回忆,早在1998年,爱看书学习的他,通过看书了解到了斗鸡。当他得知,中国是驯养斗鸡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然而,目前中国专业养殖繁育斗鸡的地方很少,在全球排名很低。怎么能让中国个斗鸡产业走出国门,怎么能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一想到这里,朱老爷子就饭不思茶不想的,琢磨着。

此时的朱广会,已是年近7旬的人了。每月老两口的工资都花不完,子女的生活安定且都很孝顺,都希望他能够安享晚年。经过几次口风试探,朱老爷子知道家里人不支持自己养鸡。但是,一心想干点事的他就是不死心。于是,朱老爷子瞒着家里,偷偷的养鸡。

起初,朱老爷子是抱着书本天天看,天天记。后来,偷偷的找了块地方,小规模的搞起养殖示范。就这样,人家不声不响的瞒着家里人,搞起了斗鸡养殖。

经过了近十年的摸索养殖,现如今,朱老爷子和他的合伙人杨运良搞的斗鸡养殖场已经在徐淮地区是小有名气。热情的朱老爷子带着我们一行来到了他的养鸡场。该场占地20多亩,分为孵化区、育雏区、养殖区,目前场内已有6000多只斗鸡,到2018年年底就能实现万只养殖的目标。

奇怪,怎么好多鸡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毛?饲养员告诉我们,这就是斗鸡小时的特点。

正说着话,2只成年斗鸡看对眼了。现场就进行了一场说打就打的比赛。别说,斗鸡就是斗鸡,精神抖擞的,打架都那么霸气!不仅用嘴巴扭,还跳起来用爪子抓。暴露在外的,光秃秃的脖子和脸都红红的,感觉皮都是厚厚的。果然是鸡中的战斗鸡,经过几个回合了,还是不分上下,没完没了的接着干仗。看着我们都觉得疼。

此时,看热闹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说到:这鸡不错,我要了。原来他是一名斗鸡爱好者,经常来基地挑选斗鸡。他说:朱老爷子家的鸡品质好,很健壮,价格又很公道。平时饲养遇到点问题,他都能及时给解决,很有保障,徐州斗鸡协会好多人都到这边选鸡。自从知道了朱老爷子的养鸡场,大家再也不用千里迢迢的到处去找斗鸡了。

朱老爷子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我要做的事不只是这些。他告诉我们,最初是瞒着家里人置办的养鸡场。因为自己没有经验,不懂养殖孵化的技术,如果亏了,我一个人担着。所以,不敢也不想让村民们跟着一起冒险。现如今,我们掌握了孵化技术、养殖技术,能够很好的做到预防和疾病控制,自然就有了底气了。

现在,斗鸡不仅成为了观赏竞技的宠物。重视养生,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人们是越多越多。斗鸡的食用价值非常高,食用斗鸡已经成为大家餐桌上供不应求的佳肴了,这就成了新的商机。

朱老爷子说:我现在的心愿把斗鸡行业做好、做大、做强,让中国的斗鸡养殖产业在世界上能成为领军国家,让村民们零风险的和我一起养殖斗鸡,让大家一起致富。目前,我已经亲身尝试了这套以鸡养鸡的方法,投资少,不压资金,如果大家愿意加入,我们可以一起把斗鸡市场做大、做好,尽快实现产业一套龙,让更多的人受益。

朱老爷子面带着笑容,坚定的告诉我们,他的另外一个想法。他要在2022年北京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上捐赠1000只斗鸡,让世界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及友人品尝到中国斗鸡的美味。

通过一上午的走访交谈,这位年近八旬的朱广会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无私奉献,为国为民而不求回报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在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朱广会老人的斗鸡养殖事业办的红红火火,祝福他身体安康,开心幸福每一天!

(西祠徐州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