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不需要翻译了,会被人骂死。\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样说道理,今天的人可能会举得好笑了。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882f4b9e-84bf-4dea-aa72-ff6471922256\"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925\" alt=\"明代的智慧语录:《安得长者言》古文白话完整版(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现实生活中,“教做人”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算你一片好心,也保不齐对方脸上笑嘻嘻,心里MMP:你算老几,教我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网上一些教做人的文章却很受欢迎,人们给这些文章统一冠名为心灵鸡汤。鸡汤嘛,总是受欢迎的,是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我给大家端一碗明朝的心灵鸡汤,炖了几百年,老汤不上火。炮制鸡汤的人也是大大的有名,陈继儒是也。就算你不知道他是谁,一定也听过下面这个对子:\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没错,这就是陈老爷子的金句之一。此人擅长创作这些短句子,放到今天一定是一个微博大V。\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请各位欣赏他的心灵鸡汤集《安得长者言》,内容比较多,我会分成几集把它介绍完。\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那种典型的心理阴暗的人,听见别人干了好事,就怀疑猜测,觉得人家居心不良伪君子;听见别人干了坏事,或者听见说谁谁是个恶人坏人,就深信不疑。这就是“满腔杀机”。身边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还是蛮可怕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一段话讲的是反省的功夫。人们终日忙忙碌碌,很少会花时间去反省自己的人生。静坐之后,才能发现平日里心浮气躁;闭上嘴巴之后才会感觉平时自己话太懂;置身事外才知道平日浪费多少好时光;闭门谢客之后才明白做了那么多无用的社交;\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偶与诸友登塔,绝顶谓云:大抵做向上人,决要士君子鼓舞。只如此塔甚高,非与诸君乘兴览眺,必无独登之理。既上四五级,若有倦意又须赖诸君怂恿,此去绝顶不远。既到绝顶,眼界大,地位高,又须赖诸君提撕警惺,跬步少差,易至倾跌。只此便是做向上一等人榜样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真正的好朋友理当如此吧,朋友没有勇气的时候,给他以鼓舞;朋友疲倦的时候,给他打气加油;朋友得意忘形的时候,给他敲一敲警钟。\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不需要翻译了,会被人骂死。\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一个君子应当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人,有利于众人。那么天下人就需要他,离不开他。天下人离不开他,那么天道自然就会护佑他。这就是安身立命的诀窍。\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吴芾云:与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李衡云:与其进而负于君,不若退而合于道。二公南宋人也,合之可作出处铭。\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做人懂得进退是很重要的功夫,这里给了两个人的两种观点,合在一起就是做人的进退法门。与其得罪老百姓不如得罪顶头上司;与其冒进辜负君王,不如退守合乎于道。这两句话大有深意,知易行难,大部分人是反过来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名利坏人,三尺童子皆知之。但好利之弊使人不复顾名,而好名之过又使人不复顾君父,世有妨亲命。\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可真是一个永恒的悲哀啊,明朝人如此,今天人依旧如此,未来还是这样,名利面前,有几个人可以把持得住呢。\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以洁身讪朝庭以卖直者。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我总感觉陈继儒有明确的指责对象,现在只能成为一个宽泛的警句了。如果拉回到当时的时空,某位当朝士大夫或许会指着陈继儒鼻子质问:孙子你骂谁?\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甚矣!有味于淡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哈哈,这句话特别有意思了。退休的头头脑脑应该看一看。官瘾太大的人,一旦退居二线之后日子难过,“过不得”;贪生怕死的人,遇到快死的时候六神无主;所以万事看淡一点要好一些,这不是佛系,这是给自己的将来的生活,多一点悠游的空间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贤人君子专要扶公论正易之。所谓扶阳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中国人以前迷信,总喜欢说阳气阴气,所谓阳气其实就是正气。一个正人君子正气凛然,什么妖魔鬼怪看见他也得绕道而行,这就是正气足,阳气足啦。\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清苦是佳事,虽然天下岂有薄于自待而能厚于待人者乎?\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说得就有点绝对了,很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的确是自己过得很朴素,但是对待朋友很大方。\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看起来神秘,其实就是那句老话,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而已。想要一次驾驭鬼神,想的太简单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黄帝云:行及乘马不用回顾,则神去令人回顾。功名富贵而去其神者岂少哉?\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很怀疑,这是黄帝说的么?感觉是个老江湖说的哎。\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士大夫当有忧国之心不当有忧国之语。\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个人理解,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士大夫不可以忧国忧民,而是不要总把忧国忧民挂在嘴上。潜台词就是,嘴上忧国忧民,实际自私自利。中国人说一半留一半的含蓄毛病真要命。\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属官论劾上司时论以为快。但此端一开,其始则以廉论贪,其究必以贪论贪矣。又其究必以贪论廉矣。使主上得以贱视大臣,而宪长与郡县和同为政可畏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句毒鸡汤了。如果下官都不可以议论上司,不是堵塞言路么。后面的推理也是诛心之论。害怕别人议论的官员,算不上好官员。\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责备贤者毕竟非长者言。\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既然是贤者,那就是行的正、坐的直,即便是长者也不应该无理指责。倚老卖老任何时代都不是优点。\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哈哈,这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能看得懂的鸡汤了。读书人没当官的时候谨慎一点,不要树敌;做官之后敦厚一点,温养百姓;退休之后没有了估计,自然可以教做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广志远愿,规造巧异,积伤至尽,尽则早亡。岂惟刀钱田宅,若乃组织文字,以冀不朽至于镂肺镌肝,其为广远巧异,心滋甚,祸滋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还是规劝世人欲望不要过于浓烈,无论是求财求名求权,都是一样的道理,欲望越重,祸患来的越快。\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大约评论古今人物不可,便轻责人以死。\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现在也经常听见有人说:去死!能别这么冲动么。\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治国家有二言,曰:忙时闲做,闲时忙做。变气质有二言,曰:生处渐熟,熟处渐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两句话里面的道理比较深了。事情越忙的时候,要有一份“闲心”,才不会忙中出错;事情少的时候,做事情更加要专心致志,要有紧迫感,不能荒废时间。改变气质的法门也类似,不熟悉的东西要慢慢弄熟练,不要茫无所知;熟悉的东西要进一步弄懂内部的道理,熟处渐生。旧书重读为什么会有新感觉呢?就是这个意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个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对于普通人不要求全责备,大处无亏就很好;看英雄豪杰则不一样,不但要看大行,还要看做事情的细节。成败在于细节,魔鬼藏于细节,真正能够做成事情的人,既能 有冲天豪情高瞻远瞩,也愿意去做水磨工夫。\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火丽于木丽于石者也。方其藏于木石之时,取木石而投之水,水不能克火也。一付于物即童子得而扑灭之矣。故君子贵翕聚而不贵发散。\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样说道理,今天的人可能会举得好笑了。因为火既不是藏在木头里面,也不是藏在打火石里面的,而是靠摩擦产生热能,最后着火的。但是最后一句话的道理还是不错的,君子做事要专注聚集,不可以发散,能量不集中,任何事情都做不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甔甔子每教人养喜神,止庵子每教人去杀机。是二言,吾之师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没有全看懂,不知道那甔甔子、止庵子是什么来头,请知道的朋友赐教。养喜神和去杀机,倒是不难理解。用今天的话来说,要时刻注意保持良好情绪,及时清除负面情绪,这就是养生的一大法则啊。\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朝廷以科举取士,使君子不得已而为小人也。若以德行取士,使小人不得已而为君子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是古人抨击科举的例子么?事实上作者陈继儒就是一辈子不做官的人,这算是给自己做辩护么。有意思的。作者的错误之处在于,一根指挥棒可以改变所有人,这明显是荒诞的。科举求功名不见得就是小人,而小人如何伪装,也做不成君子。\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奢者不特用度过侈之谓。凡多视,多听,多言,多动皆是暴殄天物。\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铁锤以为,这句话价值在于养生,所谓天物,可以理解为上天赐予自己的生命与健康。\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鲲鹏六月息,故其飞也。能九万里仕,宦无息机,不仆则蹶。故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用今天的话来说,会休息才会工作,终日忙忙碌碌的人,工作质量不会太高。\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人有嘿坐独宿悠悠忽忽者,非出世人,则有心用世人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有的人真的是遗世独立的修道者,有的人做出隐居山林的姿态,其实还是心怀功利之心的。就像,草屋子里的诸葛亮,摇摇鹅毛扇,偶尔还是要伸出脑袋看看有没有人请他出山。\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玄之又玄的,不能算数。啥叫理义收摄,讲半天都讲不明白的事情。还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明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天,继续炖大明鸡汤。\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566576291845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