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4def22e2a1c40f1b70461fe6ba67a8b\"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97\"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骁龙x50的落后,其实不仅展现于饱受诟病的不支持SA组网,还包括在基本参数规格的不足,以及对5G网络的理解能力、对非5G网络的兼容性等方面的弱点。\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d3545f5d77f4b68b0418877465625b5\" img_width=\"426\" img_height=\"231\"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于是不难发现,近期关于类似手机产品是否可以购买,能否联接未来5G网络等问题层出不穷,相关说法莫衷一是。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在5G走入商业市场的前夜,关于的NSA与SA模式的争论,最近经常出现在舆论的核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7日,由IMT-2020(5G)推进组联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年IMT-2020(5G)峰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在峰会上指出,“(5G)停在NSA上是永远不会领先的,顶多基站数多一点,用户多一点,基本上就是4G的增强版,这跟5G的根本特征没有什么关系”,中国想要实现5G网络领先,就必须做两件事,一个是基于SA模式发展5G,二是高低频协同组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大量类似的专家判断都告诉我们,SA模式,即基于5G核心网来独立组网的网络发展模式,将是未来我国5G发展的主流。而落实到消费者层面,大家会发现目前很多已经上市,或者将要上市的5G手机,都是通过搭载高通的骁龙x50来完成5G网络接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这枚5G基带恰好就是“仅仅支持单模NSA”。\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d3545f5d77f4b68b0418877465625b5\" img_width=\"426\" img_height=\"231\"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于是不难发现,近期关于类似手机产品是否可以购买,能否联接未来5G网络等问题层出不穷,相关说法莫衷一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究竟该如何理解这场争议,到底如何选购5G手机?以及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场争议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未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可以从头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究竟如何理解“5G入网之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G网络中SA与NSA这个技术话题,最终变成了广泛的争论,核心问题在于消费者会好奇自己购买的手机究竟能否联接到5G网络,网络体验是否会受到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回到问题的出发点,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实质上是由于我国无线通信产业已经明确了5G尽快向SA组网转换的目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NSA与SA的差别在于,NSA是非独立组网的网络架构,利用4G核心网发展5G网络。而SA组网则是建立自己的5G核心网,所谓“另起炉灶建5G”。从网络架构及应用场景来看,SA组网都远远优于NSA组网。所以从长远来看,SA组网一定是未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2961a02c6314430811425d0e5246b44\" img_width=\"816\" img_height=\"638\"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对移动网络建设的投入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所以SA组网是长期来看符合中国需求的5G建设方式。相比较而言,NSA更适合某些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时间长、网络堆积情况复杂,并且5G利用率不饱和、运营商投入积极性有限的地区进行长期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b5c445845f84dc2b3395bfcbd41dfb3\"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7\"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只是从加速建设SA组网的大形势上看,NSA组网即使上马也会是初期解决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矛盾之处在于,与我国通信产业加速5G建设的趋势不符,作为大部分手机产品5G基带供应商的高通,并没有在芯片端做好尽快容纳5G SA模式的准备。虽然在今年年初,高通已经推出了能够双模支持SA与NSA的骁龙x55基带,但其发布时就公布了年底才能进入市场的计划。所以乐观估计,至少要明年年中才能应用到手机产品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来看,只有搭载了巴龙5000、同时支持SA\u002FNSA和双卡双待的华为Mate 20 X(5G),才能够无疑问地完整接入未来的5G网络。凭借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领先性,6月25日,华为Mate 20 X(5G)获得了国内首张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从宏观上看这个“入网之争”,基本情况是中国5G建设在加速,但高通5G芯片的速度明显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只有提前做好了准备的华为,变成了稳坐钓鱼台的领先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G不分真假,进度却有不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场争议之中,有人提出NSA是“假5G”的说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NSA绝不能称之为假5G,但是仅能够支持NSA单模入网的5G基带,在今天的产业周期中确实会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发布于2017年,并延用至今的骁龙x50,是一款试用品特征非常显著的5G芯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知道,芯片这种东西不是发得越早越好。发布太早反而可能出现应用环境不成熟,从而造成设计与工艺跟不上真实需求的错位问题。所以说芯片就像跳舞,重点不是上场早,重点是节奏踩得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种程度上来说,骁龙x50就是一款过早发布的产品。从2017年发布后,一直到2019年搭载应用,其间这一系列没有进行后续迭代。最终导致这款试用芯片变成了直接跟功能完善、对5G协议理解准确的巴龙5000直接竞争。而后续的x55则又没有跟上进度,仓促发布之后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上市,这就让这款与华为巴龙5000规格、能力相近的产品,变成了华为下一代5G基带的竞争对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4def22e2a1c40f1b70461fe6ba67a8b\"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97\"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骁龙x50的落后,其实不仅展现于饱受诟病的不支持SA组网,还包括在基本参数规格的不足,以及对5G网络的理解能力、对非5G网络的兼容性等方面的弱点。相比华为,骁龙在未来应用上恐怕有所受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说,骁龙x50推出时5G频谱还没有划清,5G网络的最终解决方案还没有成型。这就导致骁龙x50缺乏5G网络可以进行N乘N测试,其网络适配性并不精准。目前可以看到,基于骁龙x50的手机,在很多环境下无法达成真正意义上的5G网络速度,在流畅性与环境适应性上远远落后于华为的5G手机产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由于骁龙x50本身不能兼容2G、3G、4G网络,这就导致如果用户想要上4G网还要切换回SoC当中。这可能令网络在4G、5G共存的环境下出现频繁卡顿,导致体验效果不佳。即使未来这些手机能够连接5G网络,这也将成为又一个巨大隐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前两年发布的试用性质,让骁龙x50较比巴龙5000呈现出了多方位的落后,而5G基带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持续滚动开发的。这也意味着,高通在终端5G芯片上将长时间呈现出与华为一年左后的落后期。“5G入网之争”带给产业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今天这批搭载骁龙x50的手机是否能连接5G网络,而是华为利用这一年左右的领先周期,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体验与产品差异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G领先,可能化为产品领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忆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通信基带市场是一场参赛者越来越少的牌局。3G时代的百花齐放,到了4G时代就只剩下华为、高通、英特尔、三星等几个玩家参与高端芯片市场。芯片产业从来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世界,一招不慎很可能带来若干年的被动与落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5G时代的拂晓,强如高通也陷入了落后周期的困境里。这是一个综合因素决定的结果,比如高通的美国市场大本营,在5G上投入能力很弱,缺乏高强度研发投入的必要性,比如其移动芯片市场的稳定,导致高投入可能带来并不优质的成效比。此外,华为在5G端到端能力上的全面崛起,也客观上让高通体验了一把“被超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在高通发布骁龙x55时,业界其实已经遇见了今天的所谓“5G入网尴尬”。在今天,我们可以清楚预见的是,基于5G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及在研发端不变的大规模投入方案,华为必然持续发力巴龙芯片,保持甚至扩大中国半导体产业从未有过的领先优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a5063bff1674037a1d625f6977e08fd\" img_width=\"597\" img_height=\"325\" alt=\"从5G入网争议,到5G手机的差异化之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有可能发生的,是在5G端到端优势下,华为将获得时间机遇,抢先探索5G应用生态和产品体验。在4G时代,苹果恰恰就是抓住了新网络带来新能力的档口,快速推进了应用生态建设。而5G对应用与产品体验的改变,目前来看必然比4G更猛烈,而机遇已经到了华为的牌局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移动通信网络迭代走向上看,每一代网络更新都将让带宽与网络特性,更紧密地结合应用与产品。在能够保证自己的手机产品持续比行业内其他手机获得更好5G体验的领先期中,华为最可能在接下来做这样几件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探索5G时代的应用体验。5G网络,将带来高清视频、高清直播、VR、AR等应用体验的升级。基于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开发者需要更好地去理解新的应用开发环境。而在5G芯片与终端能力上处于领先周期的华为,恰好可以在这一周期中进行应用探索,培育开发者生态,从而提升5G时代的差异化竞争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打通云端一体化能力,发力5G超级游戏和云电脑,探索无需客户端的快速应用和超硬件环境游戏体验。更远一步,5G网络可以拓宽云计算的管道,这意味着云的算力可以更便捷地下沉到终端。比如,手机可以在5G网络的赋能下借助云计算执行大型游戏,也就是所谓的超级游戏概念。如今华为X Labs已经开始推进多种5G产业应用的开发,其中就包括云游戏、云电脑等与终端产品体验紧密相关的项目,这一点也会构成之后华为手机中的差异化优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发力全联接生态,在5G网络领先的基础上拓展家庭智能、穿戴智能、办公智能的可行性,让网络成为无感智能化全连接能力的中枢。在5G领先的加持下,华为手机接下来可以与大屏、家庭AIoT设备、穿戴设备产生更强的可用性和复杂交互,践行1+8+N的全场景全联接战略。这是一场需要时间去酝酿的手机价值迭代,而起点之一,就在5G芯片的领先周期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而言之,所谓SA与NSA到底谁才是5G的争论,其实并没有太大价值。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巴龙5000兼容NSA与SA,意味着华为在5G终端芯片的全面领先。而这个领先极大概率是滚动周期性的。5G领先周期的未来,直指在5G时代华为的产品优势可能全面迁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昨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中提到,华为Mate 20 X(5G)将于7月26日发布,8月正式上市。这意味着华为Mate 20 X(5G)将成为华为首款正式商用的5G手机,5G正式进入公众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G手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85421785363303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