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负责人梅坚强告诉记者,西宁市在农村开展厕所革命,将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体现地方特色风貌,力争到2020年,完成297座乡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完成15000座农村农户厕所建设改造任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个村庄变化很大,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u003Cp\u003E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盛夏时节,经过丰沛雨水的滋润和洗礼,空气显得潮湿而清新,天空、大地、青山、绿水都呈现别样的风情。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西宁的乡村呈现出新的面貌,开始展示它的“高颜值”,皮肤黝黑的农民脸上也洋溢着喜悦和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宁市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紧紧围绕绿色兴农,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奠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基础。自2018年以来,共投入6亿多元,全面推开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让许多乡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发自内心地为党和政府办的实事点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6fSNH1rXnHsT\" img_width=\"400\" img_height=\"300\" alt=\"西宁:旧村换新颜 村民乐开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干净整洁的村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6fSNcCs1c6p0\"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5\" alt=\"西宁:旧村换新颜 村民乐开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村民清扫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垃圾处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打造高颜值村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18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记者走进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周德村。沿着硬化的村道前行,整洁干净的村道两旁,青翠的树木轻摆腰肢,昭示着夏天的繁荣与活力。蜿蜒的小道在绿草间穿行,通向前方静静挺立的凉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气晴好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坐在凉亭里唠家常。”周德村党支部书记史玉珍告诉记者,“你看旁边的河道,以前河道里全是各种垃圾,还有人为了用水方便直接在河道边养牛羊。路也烂,一下雨泥泞不堪。村道上,大家都摊开晒柴草,走路不方便……”回忆起村子以前的“容貌”,史玉珍直摆脑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史玉珍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得有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里把每月29日定为建卫日,每周五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通过党员带头,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齐参与,垃圾归位,村里的环境来了个大变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周五下午都开会总结一周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经过过去几年村规民约的引导以及去年开始的人居环境整治,不光村容村貌有了提升,村民的思想和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史玉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里的小广场上,绿草茵茵,花木繁多,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家家户户有美丽的小院,还有太阳能路灯,晚上出去都不用打手电筒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哪里看着都干净,空气里也没有难闻的味道,走路也轻快。”村民们纷纷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随之而来,农村也面临物质丰富带来的垃圾增多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村里有4个保洁员,2个垃圾车,每周往县上拉一次垃圾。保洁员每天早上8时开始负责广场和主路等的保洁。垃圾车到每家每户收集垃圾,家家户户提前用袋子装好。”史玉珍介绍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的刘生梅就是保洁员之一,“不夸张地说,以前真的到处都是垃圾,那会儿大家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后来慢慢意识到这样不行啊,于是齐心协力改善环境,你看现在干净得很。我干着这个保洁的工作也很得劲儿!”刘生梅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德村不光组织村民养成集中处理垃圾、维护生活环境的习惯,组织大家积极种草种树,对村里进行绿化美化,还为村里的养殖户找了块儿空地进行集中养殖,把牛羊的粪污进行堆积发酵、还田利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里带领大家改善环境,也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现在不仅村民的收入增加,居住的环境也美,如今的农村生活真心好哩!”史玉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德村是西宁市农村垃圾治理的一个缩影。目前,西宁市农村垃圾治理初见成效,全市917个行政村,配备环卫人员9829人,环卫车辆739台次,垃圾斗8000余个,垃圾池168个,果皮箱3980个。规划建设185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和9处垃圾填埋场,分别建成50个,开工5个。集中整治房前屋后、村庄内外和道路沟渠垃圾堆放点283个,垃圾围村、垃圾上山下乡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深入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7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乡村要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重点之一,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将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力争2020年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负责人梅坚强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治理污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让生活更洁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雨中,走进湟中县黑城村,只见青石板路蜿蜒,家家户户围墙古色古香。这是一座不大的村庄,但拥有悠久的历史。岁月斑驳的痕迹遗留在城墙上,村里的老人们或多或少能讲一些祖辈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这座村庄曾经因屯兵而兴,如今也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远近闻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缓步慢行在石条路上,听雨落下的声音,看雨顺着地势流向低洼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别看这雨大得很,村里没有积水呢!”村主任徐金盛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询问之下得知,原来在2018年,村里重新更换填埋了污水管网,还实现了一户一个化粪池,让污水处理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村里的污水管网汇集到镇上的主管网,最终汇集到城南污水处理站。相关的给排水设施也做得特别好,所以村里完全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我们是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有优势,再加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个村容村貌又有了新的提升,发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徐金盛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了解到,现在村里有6个农家院,2个家庭宾馆,各种生活生产污水都进行了严格管控,不污染环境,为子孙后代创下一个环境优美的基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民蔡生海的小院里,小小的菜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种植了不同的蔬菜,樱桃挂果,芍药正打着花骨朵。屋内也是各种现代化设施齐备,天然气入了户,厕所由旱厕改为了水厕,冲厕所的水直接汇集到化粪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脏水污水随处倒,走路都要避着点儿。一到夏天,村里就有股味道。现在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整个村里别提多干净了,啥味儿都没了。你们在雨里一路走进来,顺畅得很吧?!”嫁进村里17年的李娟对记者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西宁市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度、污水产生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确保处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庄占比达到13%,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得到全面清淤疏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000万元,在东峡镇多隆、康乐、克麻尔和刘家庄村等9个村庄建设污水管网等,结合实际建立污水处置机制,大力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目前,西宁市推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和处理能力向城郊村延伸,实施了22个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建设2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对沿湟水河流域的12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并完成湟水河两岸养殖场的搬迁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厕所革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满足农民美好需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小厕所,方寸之间,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厕所问题是事关百姓福祉的大民生,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在广大的青海高原农村,如厕曾经是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秋冬时节寒冷的院外敞开式旱厕,“风吹屁屁凉”曾是一句戏谑之言,却也道出了村民们的无奈。春夏时节,气温回升,又面临蚊蝇乱飞、臭味扑鼻的尴尬。能干净、畅快地如厕变成村民们的强烈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西宁市“厕所革命”走在全省前列。分类推进旱厕改水厕,推广新型旱厕,鼓励农民户厕退街、进院、入室,新建住房全部配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018年西宁市建设改造5430座厕所,超额完成26%。2019年已争取617万元,建设改造农村厕所5113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厕所革命是分批推进的,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公厕户厕建设标准,选择造价低、维护方便、群众易接受的卫生户用厕所。”梅坚强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进湟中县西堡镇葛二村,在村民曹昌林家,一个现代化的厕所出现在记者眼前:洗手台、热水器、马桶、干湿分离……乍一看,根本想象不到这竟然是一个农村人家的厕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府有补贴,我家孩子自己掏了些钱,就把厕所改成这样了。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干净又卫生。”曹昌林给记者演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葛二村一共有493户村民,今年实施旱厕改水厕的有412户,“前两年我们村成为了高原美丽乡村,去年开始又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现在村里真的是大变样!每天跳广场舞、打篮球的人多得很,很热闹!”村长孙玉山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个村庄变化很大,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乡村要振兴,就要把群众的力量发动起来。环境整治好是第一步,还要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我们的农民从物质到精神都有一个大提升。”西堡镇镇长李永财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负责人梅坚强告诉记者,西宁市在农村开展厕所革命,将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体现地方特色风貌,力争到2020年,完成297座乡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完成15000座农村农户厕所建设改造任务。\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0594878338012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