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毁了孩子的青春期

摄影:李晶

【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

青春,是人生的春天,是一个人最生机盎然的时期,它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是其他任何年龄都无法比拟的!

青春,本应像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但在一些家庭中却整日秋风瑟瑟、乌云翻滚。青春,本是嫩芽从老树身上吸取养料、萌发蓬勃生机的和美画面,但在一些家庭中,却是羽翼未成的小鸟急于逃离雀巢的仓皇景象。

因此我想父母有必要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让孩子的青春期更加顺利而美好!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一位妈妈,并把她与青春期儿子的相处经历和心路历程写成了一篇文章《从地狱到天堂——佩佩和儿子这十年》,发在了我的公众号上。我在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内容,再由此分析这个话题。

儿子小学时是个懂事、听话、善解人意的好孩子,学习上也要强。儿子上初中后,佩佩还像小时候那样管儿子,要求他按自己的要求做。但儿子却开始顶嘴、反抗,而她对此却没什么办法。

那时候,佩佩天天盯着儿子。她在儿子房间门口堆放了好多东西,让他的门关不上。但是儿子觉得自己被监视,很反感。

儿子进入初中后,经常玩游戏到深夜。到了高中,不仅继续玩游戏、上网,甚至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晚上还经常与同学一起出去玩儿,有时深夜才回家。

儿子后来对佩佩说:"我那时候特别难受,眼前是一片灰色。我根本不想上大学,但是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玩游戏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帮助孩子寻找目标

青春期对孩子来说,也是迷茫期。他们在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在寻找未来的方向。

目前学习毕竟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兴趣或目标,会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而且对于关心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对自己也是一种煎熬。

前两天一位母亲向我求助,说他高一的儿子缺乏学习动力。我问他喜欢什么,妈妈说儿子喜欢玩游戏,将来想编游戏。我说如果你身边有IT工程师,就让他们交流一下,让他了解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以及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结果没过一星期,妈妈就跟我说:谈过之后,孩子学习几乎立刻就变得积极起来,不仅能够及时完成作业,甚至会在课后主动找老师答疑。

在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动力的问题上,父母可以自己观察和引导,也可以求助于其它孩子信任的人、尊敬的人、或对他有引领作用的人。总之,效果最重要。

为了提高成绩,她帮儿子报了个1万多元的一对一补习。儿子说想参加学校的补习,不想去。她就反复劝说,告诉他这个特别贵,肯定特别好,直到他点头为止。

可儿子上了几次课就说不去了,于是每次上课之前佩佩都要哄他,还要许各种愿。那时候她虽然经济很紧张,但仍然答应儿子每去一次给100块钱。

儿子看在钱的份上又去了几次。但是效果特别不好,根本听不进去课,后来索性坚决不去了。骂也骂不得,打也打不动,佩佩只好作罢,钱也就白花了。

佩佩说:"当时我意识不到自己特别强势,没有真正考虑他的想法。我一直觉得每件事都会跟孩子商量,但他不同意我就给他做工作,直到他同意为止。"

尊重孩子的决策权

青春期说到根本,是一个孩子逐渐长大成熟的过程,也是他学习主宰自己命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放手让他学会选择、学会决策、学会为自己负责。

佩佩说自己之前与孩子是"伪商量",是想尽办法说服孩子,而不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不配合,自己很失败。

曾经我问过好几个清华的孩子:"如果父母告诉你前面是南墙,你撞不撞?"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仍然会去撞,只是理由各不相同。有的说不尝试怎么能知道一定是南墙?有的说也许墙的那边是一个更广阔的新天地!有的说我想看看我最惨会是什么样子?有的说父母越不让我去我越好奇!

因此有时父母自以为说服了孩子,但很可能是口服心不服。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一方面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告诉孩子,如果没有提醒,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决策权,除了原则问题,过多的干预就是阻碍了他的成长,也限制了他未来的发展。

有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是为什么也有人说"历史总是在重复"呢?

就像被轻轻烫过的孩子再不会去摸开水杯,只要不会造成伤害,父母就应该容忍孩子走弯路。因为孩子只有从小学会决策小事、学会承担责任,未来他才会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且他在人生中积累的丰富的经历和经验,会让他未来走得更稳、更远。

儿子因为玩游戏到深夜导致早晨起不来,佩佩在儿子房间里放了五个闹钟也叫不起他,急得她只好去拉。可是随着儿子个头一天比一天高,叫儿子起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有次儿子甩手推她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佩佩说:"那时我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越控制不住,还越想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然后就开始暴躁。孩子想摆脱控制,又摆脱不了,也特别烦躁。"

儿子还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你是不觉得自己永远都正确呀?"

孩子从初中到高中的那段时间,佩佩说"我就像生活在地狱里!"

与孩子平等相处

毋庸置疑,孩子应该尊敬和尊重长辈,但这并不等同于孩子就应该对父母言听计从。佩佩也曾经想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就范,但孩子却离她希望的方向越来越远。

且不说现在的社会环境并不支持 "家长制"的家庭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因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走入社会后也会面临更多的困境。

我知道有些父母并不愿意强迫孩子,但觉得自己说不过孩子,又觉得自己是为了他好,因此不得以才会采取这种方式。

曾经有个爸爸跟我说:"当突发事情时,我有时候也说服不了孩子。但每次我等大家情绪平和一些后,再想些其它办法解决问题,每次都能成功。"

现在大家都知道"父母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道理。这句话的具体体现,就是在处理棘手问题时,父母是否能够想方没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气势压人容易做到,但"口服心不服"又有什么用呢?更不要说还可能在客观上把孩子往外推!

与孩子交朋友不只是一句空话,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但却非常值得父母付出努力!

儿子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升入职高后,佩佩仍然希望他能够努力学习,争取有机会考大学。

但是儿子的决心似乎与她同样坚定。不仅继续玩游戏、上网,甚至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晚上还经常与同学一起出去玩儿,有时深夜才回家。

到了高三,学校安排一部分成绩好的孩子准备高考,儿子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进了这个班。但是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儿子只学了两天,就说受不了天天听数学题。所以我就彻底放弃了。

从这个时刻起,佩佩的心态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她对儿子的要求从"成绩好",变为希望他"独立"。这样她就慢慢放松下来,处理问题的时候也能心平气和了。

调整自己的心态

前面提到的佩佩真正心态上的改变是从儿子职高毕业后工作时开始的。在那之前她一直希望儿子考大学,但自从儿子工作后,她的心态一下就变了,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就随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佩佩是一位经常反思的妈妈,但她后来认识到在心态没有改变之前,她不能把反思的结果理性地实施,遇到事情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由此看来,父母的心态是能否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融洽的决定因素!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几乎没有人能够冷静地看待孩子不尽如人意的学习成绩,但我还是希望各位父母想一想,我们的焦虑、急躁、不甘、沮丧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超出常规的无私付出,是给孩子的助力,还是负担?

相比工作前后,儿子还是那个儿子,但妈却是换了一个妈!因此儿子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究其根本,父母放松了,孩子才能轻松上阵;父母收手了,孩子才能主动寻找方向;父母鼓励了,孩子才能积极上进;父母撤出了,孩子才能勇于承担责任。

我经常说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先生常说一句:革命全靠自觉。常言道"上赶着的不是买卖",做好我们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也是他最大的动力。

一次,佩佩看儿子玩游戏,发现他竟然用英语与其他玩家交流。这时她才后知后觉地想到:儿子英语成绩一直比较好,原来与这个有关。

这个发现让佩佩既骄傲又自责。她真的从没想过玩游戏有助于儿子的英语学习,儿子真是太"牛"了,同时也意识自己也真的太不了解儿子了。

而且她觉得父母如果从欣赏的心态看孩子,会把他的优点放大。看到的优点很多,到处给他点赞。他受到鼓舞的同时,也能更接受父母,才能听得进去父母的话。

竭尽所能找孩子的优点

因为目前的教育模式,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孩子,很难从老师、同学、父母那里得到认可,而这种状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如果父母能够通过经常性的陪伴以及细心观察,能够发现孩子每一个优点和每一点进步,就会让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心灵的支撑,从而更加自信地迎接挑战。

于是佩佩开始处心积虑地想了解儿子是怎么想的,就想跟他拉近距离。然后她发现:现在的孩子更多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和沟通。

有一次尝试跟儿子聊天,儿子说了一句"厉害了,我的哥"。佩佩没听懂,当时就愣住了,儿子则嘿嘿一笑,扭头就回房间了。

佩佩不肯服输,不仅上网查解释和出处,还查到很多相关词汇。

有一次跟她跟儿子说"不明觉厉",儿子说:"哟,你还会这个呢!"

从那以后,佩佩跟儿子的交流逐渐通畅起来。

佩佩说:"要跟孩子做朋友,第一是放低姿态,第二是关心他喜欢的东西,用他的思维跟他交流。比如他喜欢上网,你也得会一些网络语言,否则他没法儿跟你聊啊!"

挖空心思地了解孩子

有句话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共同语言是互相了解的基础,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又如何对孩子施加影响呢?

就像佩佩,儿子说网络用语,她不仅查什么意思,还进行了扩展,甚至能够使用,这必然会得到孩子心理上的认同。

我觉得如果父母象追求恋人一样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就一定会赢得孩子的心。

随着与儿子的交流越来融洽,佩佩慢慢体会到了无拘无束聊天的好处。

儿子刚工作时,佩佩特别担心他在单位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想问又不敢,怕他觉得管得多,反感;想指导也不敢,因为担心自己的观念不合时宜。

孩子爱和她聊天后,就会经常跟她说单位中的事,佩佩慢慢从中就能了解到他在单位怎么跟领导和同事相处。

听了之后,佩佩觉得儿子的情商还是很高的,不比她差,从此就特别放心。

多听孩子说

很多父母在孩子到了青春期了,发现孩子不爱跟自己说话了,感觉失去了对孩子心理动向的把握。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但到了青春期,父母应该逐渐转为多听孩子说。因为只有他肯说,父母才能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同时父母愿意听自己讲话,孩子就会更信赖父母,父母的话才能更听得进,

父母也就能在一些关键时刻及时引导孩子。

随着对儿子了解的加深,佩佩慢慢地从要求儿子"听我的",变为要求自己对儿子说"听你的",而且学会了"示弱",她觉得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比如认路。有的时候佩佩明明知道儿子带的路不对,也跟着他走。到了地方,儿子也发现走错了,她就特别平和地说:"没事,错了咱们就往回走。"

佩佩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特别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待,不要对他指手画脚,他觉得自己什么都行。

所以,如果开始我就说他带错路了,或者错了以后训他一顿,他以后就再也不会主动带路了。

而且当他意识到走错了,就会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都能。"

信任孩子

青春期是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觉醒的关键时期,因此与他们相处就要顺应这个特点,顺应这种心理,甚至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完成这个过程。就像佩佩让儿子带路、让他自己看病、帮家里换饮水机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同时,适当示弱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孩子希望强大的时候让他感觉到强大,这是给他成长的机会,也是顺应自然的做法。

佩佩和儿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孩子的青春期能否顺利渡过,完全在父母的掌握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