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今年5月以来,随着美伊对峙局面不断升级,双方在责任归属上互相指责,不断在战争边缘威胁试探,距离谈判桌也越来越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伊朗打下美国的无人机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他在最后关头阻止了对伊动武,但对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等采取了金融制裁,并威胁若伊朗继续“玩火”,将“毁灭”伊朗。伊朗国防官员则强硬回应,如果美国敢攻击伊朗,以色列将成伊朗的报复目标。伊朗外长扎里夫甚至称,伊朗浓缩铀储量已突破伊核协议规定上限,除非欧洲国家为履行伊朗核协议采取必要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抗击制裁,伊朗开始寻求外部支持,中国成为重要对象。6月29日,伊朗宣布将单方面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措施。半个月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时提到,“中伊双方要加强战略沟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并称,“中方支持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伊之间会因为美国的缘故走近吗?美国的经济战、心理战是否会压垮伊朗?伊朗核协议又是否会就此成为一纸空文?对此,《凤凰周刊》采访了中国前驻伊朗大使、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华黎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8aa20e39-ff76-4b84-8fab-9f63ff05c184\"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713\" alt=\"回溯1979:伊斯兰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将走向何方?\"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1991年,华黎明(左)向伊朗时任总统拉夫桑贾尼递交国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美伊打不起来\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今年6月中旬,两艘油轮在阿曼湾遇袭,一周后美国无人机又被伊朗击落。在你看来,一系列摩擦会激化美伊矛盾并演变成军事冲突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两件事发生之后,国际社会曾担心爆发战争,但实际上没有。对于特朗普自称动手前十分钟下令阻止,我是不大相信的。特朗普很清楚如果打起来后果会很严重,他不可能在大选年同时跟伊朗打一场战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伊朗则更不想打。在被美国“极限施压”的情况下,伊朗首先需要争取解除制裁。伊朗现在外交上比美国要主动得多,国际舆论都很同情它,伊朗也在利用核问题做筹码跟欧洲国家谈判。我不太相信伊朗会真正退出伊核协议,如果全面恢复核活动,欧洲马上会制裁它,中俄也很难帮它说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判断,油轮遇袭事件很可能是中东地区第三方国家想要挑起美伊之间的矛盾,他们不希望看到美伊关系缓和,这样会威胁到他们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美国全面封堵伊朗石油出口,对伊朗的实际威胁有多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现在对伊朗最重要的打击就是这个,其石油出口已经从去年平均每天250万桶降到现在的50万桶。国家收入在下降,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困难,基本用品很匮乏,伊朗政府在这方面面临很大压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反美情绪很强,所以伊朗政府不敢轻易在对美态度上有一丝一毫的转变,否则国内主张对美国强硬的力量会立即跳出来反对,鲁哈尼政府的处境也非常微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极限施压”并非想打仗,而是想通过让伊朗遭遇经济困难,引发老百姓起来闹事,进而推翻现有政权。但从伊朗近100年的历史来看,伊朗国内发生动乱从来都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或执政的领导层分裂造成的。例如40年前的伊斯兰革命和2009年的大选骚乱。现在伊朗国内看不到再次爆发革命的趋势,相反美国施压后伊朗国内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联合抗美,现政权可以借此集合群众的支持。目前状况下,美国指望伊朗因为经济困难引发内部政变,这种期望要落空。\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反思伊斯兰革命\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伊斯兰革命已过去40年,你作为亲历者,当时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这场革命出人意料。几乎没人料到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革命,包括伊朗当时最亲密的盟友——美国中情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3年我初到伊朗,一片繁华的景象令我震撼。彼时的伊朗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程度远远超出当时的中国,首都德黑兰到处在盖楼,人人在买房、买车,忙于出国旅游和送子女出国留学。伊朗是油价暴涨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人均GDP就有2000多美元,但恰在此时,革命爆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革命爆发是必然的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40年后,当人们回顾当时的伊朗社会,可以看出爆发革命的端倪。经济高速发展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譬如贫富差距增大、数百万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带来的城市病、全盘西化的冲击与传统社会之间的矛盾等。当时德黑兰人口占伊朗总人口的1\u002F5,巴列维国王施行全盘西化的政策,传统的伊斯兰教什叶派社会消化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伊朗财富迅速膨胀时,巴列维国王以为用金钱能买到现代化,实现波斯人几千年的民族复兴梦,但没料到金钱并不能解决王室腐败、社会两极分化以及全盘西化后跟传统社会之间的矛盾。更致命的是,巴列维政府听命于美国,内外政策都由美国人决定,这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如今回望,当年参与革命的人依旧会赞同当时的做法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当年上街游行反对巴列维政权的年轻人诉求其实很简单,他们反对巴列维政权专制独裁,要民主、人权和自由。但他们没料到,一场裹挟了成千上万人的反政府运动最后是这样的历史结局。这些知识精英并没有引领群众的能力,政权最终落到了传统的宗教领袖手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091043cd-4f3c-47bc-811a-0efc5602535b\"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660\" alt=\"回溯1979:伊斯兰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将走向何方?\"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1978年12月10日,一名伊朗男孩和一群霍梅尼的支持者穿越德黑兰,参加反对巴列维国王的示威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传统的什叶派宗教领袖掌握政权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权模式,但新政权照样集权,经济和民生并无大改善。革命给伊朗带来了战争和制裁,伊朗人梦寐以求的强国梦中断了40年。原来抱着民主自由幻想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因而对此大失所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宗教和政治过于紧密对伊朗的发展有何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在多数草根阶层中影响很深,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毕竟占少数,革命领袖在普通百姓间有一呼百应的动员能力,可以组织千万人上街游行反对美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技术官僚和知识精英没有能力领导伊朗社会,领导权自然旁落。政教合一的制度模式里,尽管每隔四年也有一次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由每人一票选出,但宗教领袖对总统和议会做的任何决定有一票否决权。媒体可以批评总统和政府,但不能批评宗教领袖,这就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特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政权给予底层民众的社会福利也是其在民众间有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巴列维政权时期贫富差距巨大,新政权建立以后施行了一系列带有强烈社会主义色彩的措施,比如减免水电费、增加工资、降低汽油费等这些有利于穷人的措施,普通老百姓会认为新政权代表自己。对外,新政权敢于与美国抗衡,成为中东唯一的反美国家,这让很多百姓颇感自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很多伊朗民众都抱怨贫富差距在变大,相比于伊斯兰革命爆发前,如今的形势有何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经历过伊斯兰革命时期,有过比较。革命40年以来,伊朗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现在富有的都是宗教人士或革命卫队这些高级官员的后代,腐败问题也同样滋生。但现政权在伊朗草根阶层中还有相当大的市场,这是与巴列维政权不同之处。巴列维政权时期王室高高在上,与草根阶层距离很大,但现在伊斯兰什叶派的宗教人士在草根阶层可以做到一呼百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现政权不满的主要集中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中产阶级以及商人之间。目前在美国的强压之下,伊朗国内出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反而如果外部压力没有了,国内问题有可能重新爆发。\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伊核协议恐成废纸\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之下,伊朗迎来了1979年之后最艰难的时刻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伊朗现在的困难是40年以来空前的。不过现政权历经各种艰难困苦,全国上下是有思想准备的。伊美断交后伊朗受到美国和西方的制裁,加之革命刚刚胜利,就碰到伊拉克发动战争,八年战争磨炼了伊朗整一代人。伊朗50岁以上的中年人许多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前总统内贾德就属于这代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是伊拉克侵略了伊朗,但当时世界上没人同情和支持伊朗,伊朗买不到武器,所幸当年石油赚钱,得以让伊朗从黑市上获得武器。但当时民众生活很困难,日用品非常紧张,生命随时要受到战争威胁。40年来,伊朗人早就学会了一套对付美国的办法,不管美国采取何种手段制裁,总有办法应对。因此,特朗普想通过制裁把伊朗“掐死”,可能性不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美国弃伊核协议于不顾,欧洲又难有实质性作为。伊核协议是否面临被废掉的结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2015年签订的伊核协议,实际上是美国奥巴马政府与伊朗达成的一笔交易,伊朗以暂停核生产换取美国解除制裁。特朗普上台后撕毁了协议,尽管伊朗还未退出核协议,但该协议实际上已经是一张废纸了。伊朗现在为了拉住欧洲、中国和俄罗斯,还在遵守协议,限制其核能力,但这一局面不会长期保持,关键在于下一步特朗普会怎么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5月开始,经过一个月的“极限施压”后,特朗普既不想贸然发动战争又无法改变伊朗的立场,他开始转变策略寻找台阶谈判,但这是个难题。特朗普已经通过瑞士、阿曼和日本等第三方为其背书,但能不能谈成很难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外界认为,特朗普现阶段极限施压的诉求是谋求2020年美国大选连任。如果其成功谋求连任,美伊关系会有所改变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无论谁当美国总统,美伊关系的改善都不乐观。伊朗革命以来,美国换了七届总统,敌视伊朗的政策始终不变,因为美国不能容忍在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存在一个反美政权。只要伊朗现政权不放弃抵抗美国,美国对伊政策就不会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来伊朗对美国的抵抗政策恐怕更难改变,毕竟积怨太深,伊朗国内的任何政治势力都不敢与美国走近。奥巴马执政时为两国关系走向缓和打开了一个很小的窗口,但随即就被特朗普封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特朗普这次对伊朗极限施压确实是2020年大选的需要,毕竟在美国国内反伊朗很容易拿到犹太人、美国福音派和极右势力的选票,伊核协议在美国社会支持度也并不高。如果他再度当选,极限施压可能会暂告一段落,但美国和伊朗要想走近,仍然困难重重。\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中伊有着相似处境\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6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吉尔吉斯斯坦会见了伊朗总统鲁哈尼,并表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这传达出什么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中国和伊朗有着相似的处境,都面临来自美国的“极限施压”。在国际上,伊朗历来是支持中国的。美国希望世界各国都停止和伊朗的石油及经贸来往,在美国的强压之下,中石油和中石化虽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不等于其他的企业不会去购买伊朗的油。中国的国企、民企在伊朗有一百多家,我相信中伊之间的石油贸易和经济往来不会停止。我们不会跟随美国的制裁,这是毋庸置疑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中国也表明态度继续支持伊核协议,当初是大家一起参加谈判谈成的,这也是中国对伊朗的一种支持。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美国才是在国际上被孤立的一方,相反伊朗是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支持的,所以在外交上伊朗的处境并不孤立,这也是伊朗解决当下困境时可以利用的优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同样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中伊关系会因此而走近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1979年伊朗新政权上台后,一度误解“中国支持巴列维政权”,导致双方关系一度较冷淡。后来两伊战争爆发,伊朗需要国际支持,所以中伊关系很快得到恢复,此后一直延续友好的双边关系。2007年之后中国成了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两国双边关系发展速度很快,但唯一的障碍就是美国——因为美伊敌对,美国不希望中国和伊朗走太近。\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dba57657-8192-4152-a46a-302e980737af\"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5\" alt=\"回溯1979:伊斯兰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将走向何方?\"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凤凰周刊》:\u003C\u002Fstrong\u003E伊朗抗美的历程对我们来说有何值得借鉴之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黎明:\u003C\u002Fstrong\u003E2007年基辛格说过,伊朗如果融入到全球化系统,经济体量应该类似于当时的韩国,但伊朗错过了。虽然革命以后伊朗人不再受美国人指挥了,却被踢出了全球化体系之外,40年的强烈抗美政策付出了两代人的代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波斯人要想民族复兴,现在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新政权这条路走得是否正确,历史会做出判断,伊朗人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在如今大的国际形势下,如果不发展经济注重民生,该政权能否长期把民众团结在周围,是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总结的经验和教训。\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0627679221191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