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属于新能源车,但是新能源车又不只限于电动车。像是混合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都属于新能源车的范畴。

同样是新能源车,为什么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没有纯电动车那么火?个中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太“新能源”的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车可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因为很早之前在国内市场就有混合动力车的存在了。按理来说,混合动力车是最适合现阶段用车环境的,即在几乎不改变用车习惯的前提下,大幅度地降低综合油耗。

在混合动力车的基础之上,这些年又衍生出来一种叫做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子。顾名思义,它就是在混合动力车的基础上新增了充电接口,提高车子的纯电动行驶能力。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插电混动车是越来越走俏了。

混合动力车之所以没有受到力推,是因为它本身还是有着一定的燃油车属性。即便是油耗再低,混合动力车还是需要加注燃油的。对于那些力推纯电动车的机构来说,在他们眼中只有两种车:有排放的车和零排放的车,混合动力车就被归在了前面一类。

如果以上面的定义来看,硬是要把混合动力车算作新能源车,其实是有点勉强的。它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过渡方案,只不过是恰巧最适合当前的用车环境而已。一旦把目光放长远了,在一些机构的导向之下,未来混合动力还会不会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又贵又难的氢燃料电池车

电动车之所以会被人所诟病,最核心的矛盾点在于充电效率太低。在这个部分,氢燃料电池车拥有绝对的优势。包括丰田Mirai和本田Clarity在内的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加满燃料只需要3分钟,加满后的续航里程都在500km以上。

但是对于氢燃料电池车来说,美好的设想也就是止步于此了。因为再往后的每一步都会非常的艰难。

第一个是贵。丰田Mirai使用了稀缺的金属铂作为催化剂,稀缺就等于贵。现在Mirai铂金催化剂的用量为100多克/车,成本接近2万元人民币。光是催化剂就是2万块钱了,整个氢燃料电池组的成本那得多高啊。

众所周知,氢气是可燃气体并且还非常容易产生爆炸,所以氢燃料电池车的储氢安全性能是非常关键的。储氢罐的强度很高,各种实时监测的安全系统也是必须的。但这始终无法改变氢气天生不稳定的特性,万一发生碰撞,它比燃油车和纯电动车都更加危险。

除了刚刚说到的电池成本高,氢燃料电池车研发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同样高昂。在Mirai的燃料电池上,丰田拥有5680个专利,其中涵盖了燃料电池堆专利、高压储氢罐专利、燃料电池控制系统专利以及加氢站技术专利。可能也只有少数的车企烧得起这个钱了。

加油站和充电站我们见得多了,加氢站真心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是出在钱上。建设加氢站所要付出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远高于加油站和充电站。单是购置加氢站的设备就要花费2500万人民币,这还没算上施工费用和运营费用。

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是小事,如果说现在的氢燃料电池车有足够多的话,那么建设加氢站也不是特别难的事。问题又回到车身上,截止2017年,全球的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有8541台。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现在投资加氢站基本上等同于“肉包子打狗”了。

这样看来,氢燃料电池车就像是一个绝世美人,她看起来处处都是完美的。只不过一旦和她相处起来,你便会发现她在日常生活中的缺点,并且这些缺点还是非常严重的。也难怪纯电动车这边是生机勃勃,而氢燃料电池车那边则是鲜有厂商加入。

小编语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纯电动车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主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相比起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有着更纯粹的新能源车身份,并且也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

而相比起氢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又有着更低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需求。这就是纯电动车现在大火的原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