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除了爱因斯坦,其实还有一群人被称为离神最近的人,他们靠着手中一枚小小的棋子,在交错纵横里,以黑白子布阵,领会着自然的奥义。

当灵光乍现,手棋子落,往往能让整个局势枯木逢春,展现真正的神之一手。

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执于手中的是围棋,了然于心的却是大千世界、风云变幻。

围棋诞生于中国、兴盛于日本,自古在东南亚范围内广泛传播。

很多人将其称为亚洲游戏,其实不然,作为全世界最复杂的游戏之一,远在大洋彼岸的谷歌就选中了围棋作为AI技术展示的渠道,围棋的魅力早已散布全球。

而作为美国的普通民众,同样有一批人在关注着围棋,并且为它如痴如醉。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纪录片,就是由两位美国大学生通过募捐的方式、走遍围棋三大国——中日韩,历时六年才拍摄出来的。

是一部完全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围棋,讲述美国人和围棋的故事的影片。

影片的名字叫——

《围之棋》

《围之棋》以美国围棋协会AGA举办的第一届职业围棋选拔赛为主线,讲述了几名土生土长的美国青年的围棋之旅。

影片中穿插着对围棋的起源、规则、魅力的讲解,同时邀请了许多围棋界的大人物入镜头,即便是围棋小白,也能轻松看懂,而对于围棋爱好者,更是一场盛宴。

影片中的三名主人公分别是白人小伙Ben,华谊少年Andy以及他的好基友Curtis,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AGA的考核,成为全美第一名职业棋手。

Ben对于围棋的态度是痴迷的,围棋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甚至放弃了上大学,远赴韩国,只为汲取最厉害的围棋技术。

在韩国的棋院里,Ben的存在显得非常突兀,因为在亚洲,以围棋为职业目标的孩子早在5、6岁就开始进入棋院学习,13、14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职业棋手,所以和Ben同一个等级,一起学习的,都是一些十岁左右的小孩。

Ben简直就成了人群里的巨婴。

这就是围棋的培养模式,刚脱离牙牙学语的年纪就要孤身面对棋盘,每天对着棋谱苦练十几个小时。棋院里的桌子,甚至是靠墙拜访的,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只能排除所有杂念,一心练棋。

这其实和我们小时候做错事被罚面壁有些相似,其枯燥和乏味想必大家都有所体会,但却是每一个棋手的必经之路。

和Ben为了学棋要跨越大洋不同,华裔小伙Andy或许是血液里就流动着中国的棋魂,所以显得更有天赋,他每日在网上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对手下棋,一盘接一盘,日复一日,从实践中积累棋艺。

在Andy看来,围棋就是一切乐趣的来源,为了围棋,不上大学也无妨。

而好友Curtis则相反,在他眼中,围棋只是一项娱乐,是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生活。

就这样,三个小伙在AGA相聚,令人意外的的是,和他们有相同爱好的美国人少数,他们对围棋的热爱也不遑多让。

有人说自己为了围棋,已经一年没有性生活了!

还有人将棋盘纹在了自己身上。

他们很多人已经在某一个段位挣扎多年,却升级无望,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对围棋的爱。

这里要做个小科普,围棋根据选手的水平,分为三级,每级里再分段,可以说等级森明。

如果你是刚入门,那么你只能是K级(30K-1K),数字越小,你越厉害;然后是Dan级(业余1-9段),普通人玩玩棋,达到Dan9段就是大牛了;最后才是Pro-dan(专业1-9段)。

根据影片的介绍,很多人从K5才算真正的入门,从这时候起,你就会发现,围棋的世界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难,进入“看山不是山”的阶段。

所以可能某些人一辈子都在K级或者Dan级徘徊,这就是所谓的钻之弥坚,望之弥高。

不过,总有人能够突破极限,临近神域,例如影片中出现的多位传奇人物,包括聂卫平九段、李世石九段、曹薰铉九段、大竹英雄九段、井山裕太九段等等,都曾是叱咤棋坛的顶尖人物。

而影片中最珍贵的画面当属传奇人物吴清源的出镜。

吴清源是围棋史上最厉害的棋手、没有之一,被奉为“棋圣”,连大竹英雄说起吴清源,都说像是看到天神降临。

2006年,田壮壮还拍摄过一部讲述吴清源事迹的影片,由张震主演,片名就叫《吴清源》。

老爷子于2014年去世,而影片中的片段拍摄于2013年,很可能成为一代棋圣最后的珍贵影像。

影片的最后,Andy击败了所有人夺得冠军,虽然其他人败北了,但是谁也没有想要放弃围棋,毕竟围棋的魅力就在于在一次次地攻守胜负之间。

97分钟的片长,要想全面介绍围棋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部由业余选手拍摄的纪录片,无论从立意、取材还是叙事上,都堪称佳作。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昌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