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佛陀在昔日是忍辱仙人时,有个国王叫歌利,暴虐无道。一日,他和王妃等眷属去森林中打猎。休息时,他在花园里小憩,王妃们就到森林深处去采花。无意间,她们发现一位仙人正在坐禅,便对仙人生起信心,于是围坐在他面前求法。当时,仙人觉得王妃们很可怜,为了断除其贪欲,就对她们宣讲佛法。

国王醒来后不见王妃,便四处寻找,发现她们都围在仙人身边。他非常生气,厉声道:“你是何人?”仙人平静回答:“我乃忍辱仙人。”“为什么和我的王妃在一起?”仙人说:“我心清净,无有垢染。”

国王又问:“你若没有垢染,那是不是已得阿罗汉果?”“没有。”“你是否得了阿那含果?斯陀含果?须陀洹果?”仙人谦虚地说:“都没有。”国王怒道:“既未得果,谁相信你们之间清清白白?说,你在这里到底有何企图?”

尊者诚实答言:“我于此欲修安忍。”国王立刻拔出宝剑,吼道:“那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忍。”说完,用利剑把他的手、脚等一一割下。在此过程中,仙人没有对国王生一刹那的嗔心。

看到恶王的暴行,天人非常不满,从天上降下沙雨。国王见后害怕极了,马上跪在仙人面前忏悔,只见仙人以慈悲心发愿道:“我将来成佛时,先来度化你。”

后来,天人问忍辱仙人是否后悔,仙人说一点也不,并以谛实语令身体恢复如初。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有五位比丘最先得度,其中的僑陈如尊者,前世就是歌利王。

想一想佛陀在因地是怎样修安忍的?看一看我们,动不动就对别人不满,常为了区区小事就大打出手。还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很不错,平时总喜欢夸夸其谈,可一旦遇到小小的违缘,或者和别人发生矛盾,嗔恨心就非常厉害,所谓的“证悟境界”便显露无遗了。

在藏地,有一种红色的虫子,小孩子喜欢故意去惹它,将它放在太阳下滚来滚去,它特别生气,一会儿就气得爆炸了。生活里,有些人会举也是这样?稍微惹他一下,就把自己气炸了。

《释量论》中讲过:有了对“我”的执著,定会产生对他人执著;有了执著自他的心,自然会生起贪嗔,产生一切烦恼等各种过患。

佛在当忍辱仙人时,若有四相的执著,肯定会对歌利王生嗔恨心。但他并未如此,由此可见,他的心中存在空性智慧。

所以,闻思空性法门非常重要。没有空性摄持的话,凡夫的贪嗔等烦恼压也压不住、躲也躲不掉,生起来时非常难受。而一旦有了空性的甘露,烦恼一下就无影无踪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