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凤凰山中领头雁:龙凤村党总支书记李福涛....

南涧县拥翠乡龙凤村党总支书记李福涛,人称小财照。40岁的他,承包过茶地、跑过运输、搞过养殖。在生活中,他说自己是农村的“土企业家”;在管理村务上,他也有“独门秘籍”。在脱贫攻坚中,被上级领导点名表扬,说他“干事创业有激情,组织群众有办法,推进工作有魄力”。今天,让我们走进龙凤村委会,听听李福涛背后的故事。

自称“土企业家”

进村委会之前,李福涛开玩笑说自己是拥翠一带的“土企业家”。“土”,大概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自称“企业家”,说明他的事业又超越了“农”字本身。

“三棵桩茶场300亩、千亩果园茶场100亩、龙凤村集体茶场80亩。”2000年,李福涛22岁,却已是480亩茶场的承包人。母亲总是抱怨:“我家阿照太忙啦”。父亲、妻子和自己各自管理一个茶场,母亲在老家龙门洒村操持家务,平时一家人很少团聚。百亩茶场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南涧茶一年采春茶、夏茶、秋茶三季。三个茶场中,三棵桩茶场处于碧溪乡、拥翠乡和公郎镇三乡镇交界处,面积最大,每到采茶季,附近三个乡镇的村民出门就可以进场打工,一个茶场的采茶工最多时候一天80多人。不仅如此,李福涛还大量收购周边散户的茶叶,帮散户到街上赊种茶所需物资,带着他们一起去三月街搞展销,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李毕祥老人最感激李福涛,2000年前后,他家十分困难,后来跟着管理茶园,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每次李福涛遇到他,总会把随身带着的好东西拿点给他,哪怕只是两包烟,“他是最靠得住的人”,李福涛说。

除此之外,他还是当时的养牛大户、养猪大户,他跑过运输,种植着重楼,还会盖房子、破石板……大家会的他都会,大家还没见过的他敢闯敢做。一路走来,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为之后的村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天破解架水纠纷

在拥翠乡,李福涛也算是村两委班子里的一个传奇,连一天小组长都没有当过的他,在2010年村委会选举中居然高票当选村主任,在随后一届的选举中更是实现了该村书记、主任一肩挑。

小瓦午村

“刚进村委会的第一天,就遇到村委会要把大、小瓦午两个自然村的自来水通过钢管架设到大平掌片区,出于检验我的工作能力,对于前期一直有纠纷的工作,时任乡党委副书记给我个死命令——3天之内协调清楚”,这算是第一个挑战。

扶贫路修成乡里的示范路

路,一直是拥翠乡龙凤片区的硬伤,龙凤村委会在龙凤河边,所有的自然村几乎都分布在半山腰或山顶上,在2016年以前,村内还有几个村没有通公路。如今,这里已经打造成为拥翠乡“龙凤片区农村扶贫路网示范区”。

在李福涛的记忆中,几年前,上级领导来下村,车子只能丢在半路,要走上一段土路才能到村。2016年以来,南涧县推出“345”村组扶贫公路提级改造政策,龙凤村委会按照“提升村组连接线,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村组全覆盖”的思路,抓住机遇掀起建设高潮。

在公路建设中,为做通群众工作,李福涛主动向乡党委请缨,担任龙凤河片区扶贫公路指挥长,首先做通龙凤村委会所有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工作,在逐步推开“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自主”的工作模式,竞争化推动公路建设。

“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实行几个片区齐头并进的方式开展,协调组推进到哪里,挖机就挖到哪里,当天的工作披星戴月也要完成”,就这样,白天他奔赴在一线指挥,晚上就入户解决疑难杂症。

用他的话说,“汉子人要拿出点‘克子’(“克子”是南涧人的口语,有魄力之意。),别人做得到的我也能做到,龙凤片区的公路建设起初是片片有问题,最终一个片区都没有问题,路通了,大家高高兴兴”。

在2017年,通过集中攻坚,龙凤村委会890户农户除了特困户外,自筹公路资金达到74.91万元,共修建公路14条53公里,路面硬化30公里,龙凤村委会的交通发生了历史性提升,一跃成为拥翠乡公路建设示范区。

一人富不算富 大家富才是富

公路建设好处惠及千家万户,李福涛也因为在公路建设两年里的出色表现再次赢得村民的广泛支持。然而,龙凤村委会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又是一个挑战。

 “当天陈书记就是在这个地方表扬我的,我要加油啊”,站在小瓦午自然村对面大山上,李福涛笑了。秋日,小瓦午村一间间整齐、古朴的石板房隐映在苍翠的大山中。

在脱贫攻坚中,李福涛抓住“房子”这个关键,一方面依托南涧县农危改政策,2014年以来抢抓机遇实施了农危改409户。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龙凤村委会拥有石板生产、制作传统手艺人这一优势,打响“龙凤工匠”旗号,在2016年成立“南涧县龙发建筑有限公司”,以“公司+龙凤工匠+贫困户”模式鼓起村民的腰包。

李福涛本人就是地地道道的“龙凤工匠”,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就是手艺人,破石头、铺石板路、盖石板房、翘烽火、搭雀台,什么都难不倒他。

“年轻人喜欢出去闯,岁数大的出去无法就业,但在我的公司却很吃香,因为他们是这一带技艺最精湛的手艺人,每天工价150元左右;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去干吃不消,到我的工程队当散工,工价在120元左右”。

以李福涛为头,目前他已经在龙凤村委会成立了32支工程队,总人数150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达64人。就这样50岁的杨学忠成为他的工程队队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光智也谋了一份差事,“龙凤工匠”名声在外,一年四季有活干。

管理村务有一套

“进村委会的第一天,我就给村委会班子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补团屁股的怎么去指挥穿西装的嘛’,在村委会,只有自己能致富,为人实在,说话才响,别人才服”。“补团屁股”南涧人说的是穿补丁裤。李福涛土里土气的话语中闪烁着“洋理念”。

在村委会几年里,为提振村委会组成人员的信心,他把有手艺的护林员、农科员等发展成“龙凤工匠”,把会栽烤烟的发展成烤烟大户,几年来,班子成员逐步发展成为各个自然村的致富带头人。

随后,李福涛又做起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的致富文章,在整个村委会22个村民小组中,有12个就是龙凤工匠的带头人,8个党支部中有4个支部书记也是龙凤工匠带头人。

村委会班子和龙凤工匠身份重叠,如何统筹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村委会一有工作,所有人必须放下手中活计马上回来干,加班加点干,如果你只想挣钱不想干事,那只能请辞;但处理完工作后必须留给他们时间搞生产,毕竟大家工资不高”。

像李光智,本来在乐秋乡帮人换房顶,接到村委会开会通知后,他立即骑摩托赶回来,他二哥还抱怨:“你走了我工作干不完啊”,而李光智的回答更斩钉截铁:“干不完是你的事”。

在脱贫之路上,龙凤村委会已是小有名气。凡到拥翠乡的人,总要到龙凤村委会走一走,看看这里连片的路网、新发展的无量山森林蔬菜,瞧瞧这里古朴的民居,听听龙凤工匠背后的故事。被州委书记点名表扬的李福涛也还是村民心中最亲切的“小财照”。 (刘银珍 苏雪 李红玉)

来源:微南涧

编辑整理:王伟纲

信息来源:大理日报快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