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经过百余年平稳发展,工商业高度发达,汉王朝发行了大量五铢钱,《汉书·食货志》记载,“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即便“亿”在当时仅指十万,2800亿也是个很恐怖的数字了——这相当于110余年的时间里,汉王朝平均每年铸钱25亿文!

要知道几百年后的唐朝,铸钱最盛的天宝年间,每年也不过铸钱3.2亿文,而一千多年以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三朝92年,也不过才铸了249亿文钱,平均每年不过2亿多,连西汉铸钱数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以想象,当时的货币数量有多么夸张。

这么庞大的铸钱数量,肯定是很不科学的,。到了西汉末年,民间流通的五铢钱堪称海量,据《汉书》记载,一户中人之家每年所纳徭役,往往需要用到数千乃至上万枚五铢钱。这样的数量对于铜质货币来说,无论兑付还是交易都十分不便,也就严重制约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而王莽就在这时粉墨登场。

虽然他在后世声名狼藉,但是还没展露野心的时候,王莽可以说是老刘家的希望,在民间和朝堂上都拥有声望,号称圣贤,后世白居易诗中的“王莽谦恭未篡时”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王莽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侄子的身份进入政坛以后,如鱼得水。通过高超的政治手腕,别人摆不平的敌人他能摆平,别人处理不了的问题他能处理,王莽的地位也就扶摇直上,很快就位列三公,在朝堂上和民众间的威望一时无两。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他可以挽救危机四伏,币制崩坏的汉王朝。

而王莽也敏锐地发现了币制崩溃的根本原因,在筹备谋朝篡位的同时,他尝试着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发行了三种全新的货币——错刀,契刀和大泉五十。

这三种货币形制源于战国时期刀、布币,却又不尽相同,而是在刀币上加了一个方孔圆钱,并且明明白白地铸上刀币的名称和价值。如“一刀平五千”,其身形如刀,材质为铜,圆钱上以黄金镶嵌“一刀”两字,刀身铸有“平五千”三个字,所以又称金错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含有黄金的流通货币。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根据王莽所发布的币制,一刀平五千与原来的五铢钱并用,一刀平五千当五千枚五铢用,意图从根本上解决货币大额流通的问题。

这个充满前瞻性的钱币制度,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尝试着把钱币面值和其自身价值独立出来。而在之前的漫长历史中,钱币面值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如一枚五铢钱的价值取决于铸造一枚钱币所用铜材的价值,一千枚五铢钱的价值则取决于铸造一千枚钱币所用铜材的价值,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是古老经济生态中以物易物形态的遗留。

以如今的眼光看来,这一货币制度当然是极其落后的,但是从客观角度上讲,它又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因为钱币面值和其本身价值相独立,这一做法固然很先进,但是却需要建立在相应生产力基础上,同时又需要稳固的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王莽出身豪门外戚,对民间经济缺乏基本认识,同时又因为谋朝篡位的原因,和精英官僚阶层相疏远,导致他对币制的理解存在严重误解,认为只需一纸诏书发行大面值货币即可解决问题,这次改革也就在先天存在严重的不足。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钱币面值无法凭空从其自身价值上剥离出来,那王莽发行的这些新货币,由于含铜量和面值严重不符,大力在民间推行就是大力从民间抢钱。就好比一枚“一刀平五千”只有几枚五铢钱的价值,但是在法理上却可以兑走5000枚五铢钱,自然引起了民众的强烈抵触。王莽不得不颁布严刑峻法,来保障新币的推行,然后他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民间私铸。

因为人们很快就发现,同样数量的铜材,铸成以往的旧币只有几文钱,铸成王莽的新币却有几千文钱,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于是争相在私下里熔化五铢钱,改铸成“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大额货币,不法之徒纷纷一夜暴富,守法之人却因严重的通胀纷纷破产。王莽虽然颁布了更严厉的法律,规定一家盗铸,五家连坐,杀无赦,却依然没有办法阻止民间私铸的风潮。

马克思说过“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后人诚不我欺。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于是在篡位成功以后,王莽不得不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废除了之前发布的刀币和流传百余年的五铢钱,转而推行一种小钱。

但是他仍然没有意识到第一次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大钱和小钱之间兑换的问题,所以在这次改制中,人们仍然发现有利可图,12个小钱就能铸造一个50面值的大钱。于是私铸风潮继续猖獗,民间的小钱都被拿来铸造大钱,导致小额交易无法进行,市场进一步混乱。

这时候的市场局面已经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但是王莽毕竟是王莽。作为一代人杰,他很快就祭出了儒家的不二法宝——“托古改制”,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币制问题,于是第三次登峰造极的币制改革登场了。

在这次改革中,王莽大力推行宝货,一共发行了二十八种货币。是的,你没看错,不是二种,也不是八种,而是二十八种。

这二十八种货币号称“五物六名二十八货”,其中五物是指铜、金、银、贝、龟甲,六名是指泉货、贝货、布货、龟宝、银货、黄金,加上新颁布的货币“六泉十布”,共二十八种。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没有人明白王莽为什么要让茹毛饮血时代的原始货币(龟甲、贝币)再次回到文明社会中,或许是为了响应他的政治主张“托古改制”,或许是单纯迷信古代的东西就是好的。时隔千年,我们不知道王莽的真实想法,只知道通过这一番令人窒息的操作,新莽王朝的经济体系彻底崩溃了,史书记载“农商失业,食货俱废,人民至涕泣于市道”。

而且过于庞杂的货币种类,导致换算复杂,币制混乱,民间只好用已经废弃的五铢钱来交易流通。王莽得知之后大怒,明令城中百姓出城必须出示新货币“大布黄千”作为通行证,结果民心大乱。王莽坚持了不到一年,就不得不废除了28种货币里的26种,只留下“小泉直一”和“大泉五十”继续流通。

但是由于经济体系已经彻底崩盘,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几年之后,王莽被迫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在这次改革中,王莽把第三次改革仅存的“小泉直一”和“大泉五十”也废掉了,发行了两种新钱币——“货布”和“货泉”。

然后亮点来了,其中“货泉”重五铢,等同于之前流传百多年的五铢钱。也就是说王莽花了十几年时间,死了无数脑细胞,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最后兜兜转转又改回去了。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不过你要觉得王莽就这么认输,那你就太不了解王莽了。

也许是为了挽回一丝颜面,王莽发行的另一种钱币“货布”重二十五铢,相当于五个货泉,但是在兑换的时候,一个货布却可以换二十五个货泉。

在最后这次改革的时候,王莽仍然在大钱小钱这个问题上选择一条路走到黑。

王莽的这四次币制改革虽然催生了钱币史上大量精品、珍品、绝品,却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王莽无视客观规律,迷信皇权暴力的力量,强迫天下民众承认他的货币价值,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他颁布的货币一旦流入市场,很快就会因为实际兑换值和面值严重不对等,还有大量私铸的原因引起市场混乱,最终流民四起,天下大反,王莽也落得个身首异处、乱刃分尸的下场,连脑袋都被收藏在宫中以儆效尤,直到两百多年以后才被焚毁。

不知道王莽泉下有知,会不会明白,币制改革是个很严肃很专业的话题,不能儿戏对待,在方向错误的时候,穷折腾真是不如不折腾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