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湄物语(微信号:shuimei7037)

爷爷的发财梦

这次来斯坦福短期修学,为了提前几天适应时差,也为了完成爷爷自驾一号公路的心愿,于是提前几天到,带着爷爷奶奶还有拖油瓶嘟嘟旅游下。

在唐人街的中餐馆里(没错第二天我们就想念中餐了),爷爷说了一件从前的事:

爷爷以前是高级语文教师,后来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开始做一些家教。因为能力强极受家长追捧,因此攒下一些钱。

爷爷除了自己住的房子,还有一个别墅梦,所以就想着要不要去买套别墅,远一点也没关系。

这件事发生在20年前,那个时候其实上海远郊的别墅总价不算太高,据说也就50万吧。

爷爷想着如果补课事业可以继续红红火火,几年下来也是可以实现别墅梦的,于是就很积极地四处看房,终于看中了一套心仪的房子。

可是没料到回家跟奶奶一说,奶奶坚决不同意。

早些年爷爷奶奶两个人作为教师,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小熊说过他初中的时候打完蓝球看着别人吃一碗牛肉面垂涎欲滴,然而口袋里却空空如也)。所以奶奶觉得,现在好不容易攒了一些钱,不要去买房什么的瞎折腾,好好过日子不行么。

存银行,拿利息,过年买点鸡鸭鱼肉,攒下来的钱以后给儿子娶媳妇儿用多好。

奶奶的保守成功地阻止了爷爷的别墅梦。爷爷后来还努力过好几次,甚至有一次已经把奶奶骗到售楼处的门口,但奶奶就是坐在车上坚决不肯下车看房。

时隔多年,爷爷感慨说,当年50万的房子,现在恐怕早就破千万了。保守派的奶奶,成功地阻击了激进派爷爷的发财梦。

激进派VS保守派

如果说在家庭理财事务上,有一个人是激进派,而另一个是保守派,那么你可能听过很多激进派错过投资机会的故事。

尤其是在中国房地产飞速发展的几十年中,这样的故事真的很多很多。明明可以投入资产(对中国人来说,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房子)等待升值,然而家庭保守派总是瞻前顾后,终于让本应该变成富豪的家庭成为了中产。

而那些激进派当家作主的家庭中,房产翻翻增值的事情则屡见不鲜。

我听说过很多温州家庭,老公是保守派,守住工厂,偌大的工厂营业额只有3%不到的利润率。但他们的老婆却加入炒房团,向亲戚朋友一通借钱,用高杆杆投资的房产,可能一年的收入比老公工厂10年的还要多。

看起来激进派似乎大获全胜!

然而我也听说过另外一个故事:

对方是长投的用户,所在的那个村子因为拆迁,家家都有几百万的现金在手,然后纷纷寻找投资目标。

不少人因为收益高进入了P2P,还有一些更激进派的投资了区块链或者国际原油期货。

但是那一家的女主人机缘巧合成为了长投的用户,因此成为了坚定的保守派,成功地阻击了老公和婆婆把钱投入村里其他人去做的这些项目。

“水湄姐,”那个女生跟我说,“幸好我比较保守,现在村里的维权群里,都没有我。”

似乎还是那些个温州家庭(我真的没有地域歧视,但我听到这些真事确实来自于温州地区),因为太太炒房团的成功,使得很多保守派逐渐也变成了激进派。不仅仅是房产,很多人甚至组织借钱给亲戚朋友,最后踏了一波民间借贷的雷。

而那些保守派作主的家庭,则成功地避开了这些雷和坑。

这种时候,似乎又是保守派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最佳的家庭投资组合

我曾经遇见很多读者问我:“水湄姐,老公不支持我投资怎么办”,看起来这些家庭中,先生们都是保守派。

当然我也遇见很多读者问我说:“水湄姐,老公要拿钱去做***(星号项目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极高风险项目)怎么办?”,这些家庭中,先生们又变成了激进派(至于为什么没有男生问我,大约跟我读者绝大部分是女生有关系的)

我的回答总会是:好好跟你先生沟通,家庭幸福可能比赚钱本身要重要得多。

然而我还想说的是,在家庭理财问题上,看起来总会有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但谁最终会变成正确的一方,还真的不一定。

对于家庭投资来说,应该是一个组合,激进派去抓住机会,保守派则考虑风险。激进派想的更多的是收益,而保守派想的更多的是本金安全。

当然在我看来,投资本身,就是收益和风险,缺一不可。既不能只考虑收益,但也不能只担忧风险,而家庭中的保守派和激进派的相互交流,正好可以完美平衡这两点。

所谓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生活,可以是家,但很难成为家庭。

可能兼有激进派和保守派的家庭,才是能做出最好投资组合的家庭吧!

图片来自网络

THE END

- 早 安 -

我的新书《独立,从财富开始》当当开始预售啦

一本适合普通人,从0基础开始学习理财的书籍

爱我,就点“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