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经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度切合,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成为糖尿病的可能性。然而在杨文英教授公布这个数字的15年前,因获普利策奖的科普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而出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糖尿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经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度切合,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成为糖尿病的可能性。糖尿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全球难题——糖尿病

根据第七版的联合国糖尿病统计地图显示,到 2015 年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 4.15 亿,预计 2040 年患者总数将达到 6.42 亿。

2007年,中日医院杨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组做了一次全国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升至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这个数字让当时卫生部的官员很难接受,甚至有人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信质疑这个结果。

然而在杨文英教授公布这个数字的15年前,因获普利策奖的科普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而出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戴蒙德教授的这个预言在当时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戴蒙德预言”不幸被证实。

据2013年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属于糖尿病前期。根据这项开展于2010年的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过美国(11.3%),患者人数达1.14亿,超过印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 1 亿糖尿病患者,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占 90% 以上,但 2 型糖尿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 1/3。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糖尿病知晓率只有约 40%。

一般在临床中,都采用 WHO 的糖尿病病因学分类为基础的分类法。分类法建议主要将糖尿病分为 4 大类型,即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的常见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

揭秘中国“糖尿病爆发的原因”

在中国,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

那些胃口好又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已经逐渐成为抢占成年糖尿病“地盘”的主力。

细想中国糖友幼年化现象,一是也许和节俭基因有关,再者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人肆意饮食不加节制的后果。

生活可口可乐化:在祖父辈生活中没有可口可乐等碳酸带气饮料的年代,温饱也成问题,那个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对于整个国人都是遥远的事情。

但今天,从婴幼儿开始,解渴这件简单的事情,有太多机会被可口可乐、雪碧等代替了我们原来“甜蜜的井水”。等成年工作以后,不是快速以鸡腿堡等各种快餐而解决,就是常常出入高档酒店开会、吃饭,将满桌的珍馐佳肴收入肚中。这样的生活,谁都无法抵挡。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青少年的三吃生活,也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久坐不动的一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带给中国人的不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不知不觉间,就给人体带来了改变。

据统计,一位男性在拥有小汽车以后,体重将平均增加1.8公斤,达到肥胖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一倍,而中国的小胖子比例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好几倍了。

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看电视这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也和糖尿病的多发密切相关。

哈佛大学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项目”发现,每天看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4%。分析认为,看电视是所有静坐活动中健康风险最高的一种,原因可能是看电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吃东西、喝饮料。

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要命

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脑血栓

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

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是其中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但也有不同意见,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用抗菌素无效。

白内障

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偏高,葡萄糖在代谢中转变为山梨醇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完全混浊,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干细胞干预糖尿病

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胰岛B细胞。科学家对多种干细胞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或进行基因修饰,将干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再将这些经过转化的B细胞移植到体内,调节血糖。

这种方法通过补充已损伤的B细胞并发挥胰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免疫系统紊乱,而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这使得干细胞除了直接转化为B细胞外,还通过免疫调节剂来治疗糖尿病。

●改善功能:提供外源性胰岛细胞,刺激内源性胰岛细胞再生

●再生修复再造:改善内环境,促进血管再生,修复损伤的胰腺

●激活休眠前体细胞:即让95%休眠的干细胞,焕发活力,刺激胰岛β细胞再生

●调节免疫系统:阻止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