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da58d9e8ccc43c9ae5b5a3e3b2b286d\" img_width=\"577\" img_height=\"369\"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一段谈“天”说“地”, 却又忽然钻出一个“王”来,王是代表人。依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 三者并排共列,而人在其中。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最讲究“人道”,人文的精 神最为浓厚,人道的价值最被看重。假定我们现在出个考试题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若以中国文化思想的观点来作答,答案只有 一个——“参赞于地之化育”(《周易·系辞传》)。\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25de701698d413ab6f44aef8174625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74\"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参赞天地之化育”,正是人道价值之所在。人生于天地之间,忽尔数十年的 生命,仿如过客,晃眼即逝,到底它的意义何在?我们这个天地,佛学叫做娑婆世 界,意思是“堪忍”,人类生活其上,还勉勉强强过得去。这个天地并不完备,有很多的缺陷,很多的问题,但是人类的智慧与能力,只要它能合情合理地运用,便 能创造一个圆满和谐的人生,弥补天地的缺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譬 如,假若天上永远有一个太阳挂着,没有夜晚的话,人类也就不会去发明电灯,创造黑暗中的光明。如果不是地球有四季气候的变化,时而下雨,时而刮风, 人类也不会筑屋而居,或者发明雨衣、雨伞等防御用具。这种人类因天地间种种现 象变化所作的因应与开创,就叫做“参赞”。此等人类的智慧与能力太伟大了,所 以中国文化将他和天地并举,称为“天、地、人”三才。这是旧有的解释。\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8e9c33dabf643a3b97f1e21598f0736\" img_width=\"1137\" img_height=\"640\"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那 么,“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 是代表广大的宇宙领域。此处道家的四大,与佛家所谓的四大不同。佛家四大,专 指物质世界的四种组成元素——地、水、火、风。而道家所讲的四大,是“道、天、 地、人”。这个“四大”的代号由老子首先提出,并非如佛家的四大。老子说,在 这一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四种东西是最主要,最关键性的,而人的价值占了其中 之一。四大中人的代表是“王”,中国上古文化解释“王”者,旺也,用也。算命 看相有所谓的“旺相日”,在古代文字中,也有称“王相日”的。每个人依据自己 的八字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旺相日那一天去做某一件事,认为便可大吉。\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48c4ea12d84436b07822f3c0649790\"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2\"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宇宙中何以人能与“道大、天大、地大”同列为四大之一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够 “参赞天地之化育”,克服宇宙自然界对人存在不利的因素,在天地间开演一套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d7354f99518421f98803f0f0dbd30a1\"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80\"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 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 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 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 们如果将大乘佛学彻底贯通了,必然不会对于宇宙本体和现象的哲学问题, 感到左右为难。佛家有一个名词“法尔如是”,它是说明诸法本身本来就是这个样 子。人生来怎么会成那个样子?人就是那个样子。你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 个样子。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一切法便是一切法的理由,更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不原 因的,这样就叫“法尔如是”。从“法尔如是”来看“道法自然”,最清楚不过了。 “道法自然”,而“自然”自己本身原来就是如此这般,没有别的规范可寻,再也 找不到一个东西可以另为之主,“道”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就是“法尔 如是”,古人翻译佛经,怕与老子的“自然”混合了名词,只好另创一词,便叫 “法尔如是”。\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ea44f77d0144080ae4bc47382a5a606\" img_width=\"633\" img_height=\"387\"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念天地之悠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话 说回来,老子说“人法地”。人如何效法地呢?人要跟大地学习很难。且看 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我们生命的成长,全赖大地来维持,吃的是大 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所有一切日用所需,无一不得之于大地。可是,我们回 报它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死后一把又脏又臭的腐烂掉的脓血和败坏了的朽骨头罢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活着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所有不要的东西,大便、 小便、口水等等乱七 八糟地丢给大地,而大地竟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 万物的罪过。我们人生在世,岂不应当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 神吗?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强调此一精神。《易经》的“坤卦”,形容大 地的伟大为“直”、为“方”、为“大”,指出大地永远顺道而行、直道而行。包 容一切,不改其德。佛家对此的看法也是一样,后来翻译《华严经》,冠以“大方 广佛”为经题,也可以说是受“坤卦”卦辞影响的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者,我们效法大地,除了上述的道理之外,同时还要了解大地自久远以来运 动不止的意义。地球永远在转动。地球一天不转动,甚至只消一分一秒停止,我们 人类和其他万有的生命,都要完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球的转动,人们以为是近代科学知识,其实中国上古早已知之,只是我们自 己不加详察而已。又有人根据中国若干书籍上说的“天圆地方”,便一口咬定古人 的观念认为地球是方的。这种不明究里人云亦云的说法,非常错误,孔子的 弟子曾 子,就曾讲过地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转,地道有 旋”的观念,早已由来悠久。我们人欲效法大地,就应该如《易经》卦辞所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健”,是天地的运行转动,永远是健在地前进, 所以人要效法它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分一秒绝不偷懒,时时刻刻向前开创,永远 生机蓬勃,永远灵明活泼,这才是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宇宙间日月星辰与地球,究竟是谁使它在转动呢?由哪个作主呢?是上 帝吗?是神吗?是佛吗?老子却不采用这些具有人神造作化的名词,他只是根据上 古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名称,无以名之,仍然称之为“道”,称为“自然”,最恰当 不过了。所以便说“天法道,道法自然”。抽象而言,道是自然地具备无究尽的功 能,拥有不可思议的“生灭”力量。这股力量,在佛学而言,便叫它做“业力”, 业力并不一定不好,有好有坏,坏的叫“恶业”,好的叫“善业”。其实,天地本 身这股力量在运转,本无善恶,所谓善恶,都是人类自己附加上去的价值判断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道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而来,生天生地,神鬼神帝, 都是由道的自然功能 所分化。但是,它又为什么要生长了这些万有的存在呢?有时我们不得意时,实在 很埋怨这个道,为什么它要生生不已,而又转化不已呢?道不转化便不会生成你和 我,不生你和我,又何来这些纠扯不清的恩恩怨怨、痛苦烦恼!这个道,何必跟我 们如此过不去呢?生了大地,又生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再生下我们,以及后代的子 子孙孙,然后为了一个小问题,都痛苦得不得了,一下成功,一下失败,时而悲伤, 时而喜乐,究竟这个道、这个上帝、这个主宰,在开我们什么玩笑呢?如果亘古 “不生不灭”,我们能够平平静静、安安详详地休息,那该多好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这一类的疑问,不消说我们一般的凡夫俗子弄不清答案的真相,就是千古以 来,许多人穷尽毕生精力,追究这个问题的哲学家、思想家,也都困在这个穷求 “第一因”的谜题里,东奔西窜,寻不着出路,愈陷愈深,不能自拔。现在的科学 家们,也正为这些问题向前直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 子呢?他说道就是道,自然就是自然,此外再也没有一个由来,既没有为什 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封未动;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 而由这个不生不灭中,本然而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的生生灭灭的现象,产生 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我们研究道家思想,“自然”这个名词, 是一大关键。而佛家的终究处也是“法尔如是”,这两者值得相互参究。一般修炼 道术的学道者,若无法直识本来,看透这层“法尔如是”的事实,即便是在静坐禅 定的工夫上如何了得,那还似依旧仆仆风尘,流浪生死,有家归不得的游子,前途一片茫茫。不信,你去问老子试试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静坐之所以能使人健康长生不老,正是由于这个静中的大动似乎不动的效果。这个动,实 是自然法则的功能。\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28634202e604a1585d464e0625383fe\"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86\"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至于佛家 的修道路线也很多,通常所知的都教人要空、放下,不要妄想,它和 道家的清静、无为有相通之处。清静、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去想,但是如果你静坐, 心里想:“我绝不乱想”,那你早就又落入那“想不要想”的想里去了。“道”, 本来自然生生不息在动,而你硬要千方百计不让它动,那岂不是道法大不自然了吗? 不自然行吗?其实修道打坐,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须让一切自然地任远流行, 它就是自然的静,不假造作,自由自在,那就对了,又何必头上安头,作茧自缚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ab3dc712a7047e8956490e1f8a7197d\"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1\" alt=\"修道摄生养命与人生价值\"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宇宙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 流通,一切均有固定不易的法则,分秒不能勉强,不可勉强,不必勉强,假使真懂 了这种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么来修道摄生养命,但是总归结的道理,不外老子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16237247093197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