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在史书上浏览过陈廷敬这个名字,对清朝名相陈廷敬的史实略有所知。近日观看了电视连续剧《一代名相陈廷敬》之后,使我对陈廷敬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这位一如既往地忠于大清律例铁面无私的传奇人物更加肃敬。

该剧讲述的是清朝名相陈廷敬官至相位,领衔康熙之命、力排众议,历经诸多磨难惩治贪官污吏的传奇故事。

电视连续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剧情具体讲述的是:康熙二十三年,陈廷敬受康熙之命处置顺天乡试科举考场舞弊案,因而卷入了明珠党和索图党的党派之争漩窝。陈廷敬刚正不阿慎着应对,既避免了各党派的贿赂拉拢,又妥善处置了龙蛇混杂、纷纷扰扰的舞弊案,顺藤摸瓜地挖出了索额图的同党势力,刚毅果断地铲除了索额图的党羽,深得康熙的赏识。随后,康熙又任命陈廷敬改革弊政,陈廷敬敬迎刃而上,大刀阔斧肃清朝廷内部渎职舞弊的不正之风,改革铜钱制度,清查明珠党王继文贪污案,遭到明珠党的疯狂反扑,他们凭借揭露陈廷敬的亲家、湖广巡抚张汧贪腐一案对陈廷敬开展攻击,导致陈廷敬被罢官,但是陈廷敬以退为进,最终查出了明珠买官卖官接交朋党的罪证,以结党营私、贪财纳贿之罪罢黜了明珠。

观看完了电视连续剧《一代明相陈廷敬》之后,作为一位历史剧爱好者的我慷慨不已、颇有反思。陈廷敬为官五十余能够善始善终奏本参劾,勤勤恳恳两袖清风,主要是因为他能为人自律。在人治为主的封建时代,法律和制度约束力很不强的社会,官员的自律是为官之本。陈廷敬能够做到世人皆醉我独醒,参贪官、举廉吏、清廉正直、不计私利,保江山社稷、谢主隆恩,这在鱼目混珠、明哲保身的大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特别是看到第22集精彩剧情时,对陈廷敬这个历史人物更加感人至深、钦佩不也。剧情展示的是陈廷敬体恤民情,敢于坚持己见直面龙颜。阻止康熙征收税赋,献计以漕代赈,遭到文武百官群起攻击。康熙大帝不愧是一代明君,权衡利弊力排众议最终采纳了陈廷敬的上奏谏疏。审时度势趁机调任陈廷敬为公部尚书。陈廷敬忧国忧民的秉性印证了鲁迅先生的那篇《中国人失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电视连续剧《一代名相廷敬》的大结局以大团圆的模式完美结局,虽然有落俗套,但合符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观众不必吹毛求疵。喜剧的竟是康熙亲自安排戳合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復与汤福慧的婚事,这有点让观众难以置信。值得一提的是陈廷敬把生死名利置之度外,冲破重重障碍终于铲除了以明珠党为首的贪官,于是他向康熙推荐重用一些官员,其中有些官员曾经与他官场作对的政敌。但陈廷敬也不愧是一代明相,不计前嫌、认才为贤。这充分说明陈廷敬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为了江山社稷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全剧能够看出陈廷敬对康熙王朝中期廉政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以身作则,掌管户部秉公理财,主政吏部荐贤举能。对家人及亲朋好友严格要求,堪称一代清官、廉吏、能臣的楷模。

陈廷敬在他所处的封建社会,做一个清官、好官是极其艰难的。他之所以敢于担当,印证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古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笔者认为,为官之道首先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还应有:“穷不忘操,贵不忘道”的理念。常用“以铜为镜可正衣惯;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的镜子照照自己,要有廉不言贫,勤不言苦的底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是公正的。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那些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清官廉臣必将流芳百世;那些中饱私囊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终将遗臭万年。

作者简介:黄学清,男,中共党员,1965年生,重度肢残农民,文学爱好者,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网签约作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