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告诉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我执——对“自我”的执著。由“我”而进一步生起对“我的”的执著。——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根据菩提洲网站慧灯法师讲释整理

我们当下观察自心时,可能觉得自己心里没什么伤口:我正在听课,我的心比较平静、欢喜、愉悦;就算没有特别明显的愉悦感,但至少也没有伤痛。为什么说我的心会有伤口呢?

究竟来说,我们每个人的心本来都和佛陀一样清净无染,本具如来藏的诸多功德;换句话说,善知识所具有的慈悲、柔和的力量,佛陀相续中所具有的种种功德,都是我们心里本具的,这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然而,尽管我们的本来面目是圆满、清净的,但当下的状态却是时时刻刻被我执束缚,进而缘于我执产生贪嗔痴等各种烦恼,将本性中的清净、慈悲等功德障蔽起来了。

可以说,我们被自相续中的烦恼伤得体无完肤,甚至变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由于我执和烦恼,我们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处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中,随时随地想把别人屏蔽出去。

举例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与生俱来,本应特别无私。可是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这样抱怨:“自从生了你以后,我为了你牺牲了多少!失去了那么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不说,下班后还这么累,没时间出去见朋友,也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孩子,我们本可以无私奉献、毫无保留地付出,现在却被强烈的我执束缚,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多牺牲,变得容易抱怨,心像玻璃一般脆弱得不堪一击。工作中更是如此,我们时时刻刻提防着每一位同事,就算跟对方关系很好,可一旦涉及利益,马上就会揣测他是否别有用心地想加害自己。

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时刻提防着别人,生怕被伤害,紧绷的情绪让我们脆弱得不堪一击,这种情绪来源于我们相续中的我执和烦恼。

然而事实上,我们与诸佛菩萨无二的慈悲心像无尽藏一样,本应让众生随时从自己这里索取一切想要的,并依此度化他们。由此可见,我们心的现状和本来面目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可以说,所有凡夫都处在烦恼的状态中,我们的心是有伤口的,时时刻刻被烦恼逼迫。

下面用一组数据说明被烦恼迫害的严重性,我们也可以借此更深刻地了知众生是多么痛苦。根据卫生部的数据,“我国13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疾病者达1600多万,患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也就是说,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这是差不多十年前的数据,不知道现在更新的数据会怎样)

想一想,这相当于我们在座听课的人中,10个人里就有1个暗藏着心理疾病,需要心理辅导。这还只是统计到的数据,还有许多未被统计到的人患有抑郁症、适应困难等各种心理疾病。

比如有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会心怀警觉,束手束脚不能自在地和陌生人相处,至少得别扭三五天,直到把各方面都打量完了,确保这里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伤害,才能放心地和当地人说话、开玩笑。这就是我们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的适应困难,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不得不承认,我们相续中的烦恼确实非常炽盛,心有伤口。

我们怕痛,所以连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要谨小慎微地防护。可我们对自己在轮回中的心伤却毫不在乎:好不容易用佛法使其愈合了,但烦恼一来,就又把伤口扯开,撒把盐,让它再痛一把;然后上师三宝又加持我们遇到佛法,好不容易又把伤口抹平,等习气力一来,又让伤口痛一下。

我们难道真的不怕痛吗?其实是怕的。

心的创伤就是指: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因为烦恼而受了伤害。堪布曾在《次第花开》中说:“我们在轮回里漂泊有多久,我们的迷惑就有多深。”换句话说,轮回无始,我们的迷惑也无始,而相续中的迷惑和烦恼就是伤害我们的利器。最初它割了我们,留下的伤口在我们心里一直存在。

文章节选自菩提洲网站——在线课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