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庆专题 |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你要密切关注些什么?

一、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本国的新兴战略,并给予更多的资源来重点发展。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手段。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研发风险高、技术成熟周期长、药物过审程序复杂、投资回报风险高等特性,因此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格外重要。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聚集,研发力量网状链接,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到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二、政策积极引导

生物医药产业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我国各级政府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再次定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历年来国家发布了大量政策引导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大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各地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发布了地区级、甚至园区级的各种配套政策,使生物医药产业能够结合各地产业特点,有效聚集、创新发展。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市出台普适性政策工具76项,北京市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16项,有力地支持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

从政策的支持方向看,产业发展类政策21项、成果转化类7项、基地和平台建设6项、创业政策6项、国际合作5项、科技金融13项、科技服务14项、人才政策10项、研究开发17项、药品监管10项、税收政策4项、区域合作3项、综合性政策10项、政府采购2项、知识产权11项。

图1 产业创新体系及其政策工具有效供给关系的研究数据来源:201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三、产业快速聚集

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不能单独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任务。生物医药企业需要以空间聚集的方式,在知识资源丰富的地区,引入相关服务机构,从而更高效地投入研发并创造创新产品。我国已经形成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与火炬计划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共35 个,同时共有179 家省级以上园区将生物医药规划为主导产业。

并且在国家政策和中国市场巨大发展潜力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生物制药的全国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7%上升到2014年的2.8%。2015年生物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已经成形。

表1 中国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主要研究领域分类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四、 研发能力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重要不同点在于,产业起步阶段与大学等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远多于与生物医药企业间的联系。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立的初期,新创企业大都是由大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带着科研成果或者专利创业而成。在产业发展竞争过程中,生物医药企业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争夺。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以具有代表性的张江药谷为例,它从最初的“一所六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二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一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一院(曙光医院),18个公共服务平台,40多个中心”。在研发人员方面,其建立博士后工作组14家,研发人员包涵国家级和省级专家15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生接近3000名,有力地支撑了张江药谷的创新链条。

五、 科研成果频出

“十一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共建设15个以药物研发技术集成为目的的综合性大平台,形成了一批功能完备、技术优势突出、功能互补、创新能力强的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形成,初步构建了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技术体系。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领域的科研成果逐年上升,研发专利、科研成果数量明显增加,临床试验数量明显提升。

图2 近年生物医药专利、临床试验申请存量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六、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趋势

目前来看,技术创新是驱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生物医药企业获得“蓝海效应”的主要手段。同时,开启生物医药传统产业与创新产业的有机融合与转型升级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趋势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生物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免疫疗法、3D打印和基因治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

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加速融合,“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形成和发展;

生物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引领传统医疗模式向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新型保障模式快速转变;

生物医药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可穿戴设备、科学健身、健康营养、中医药养生保健等面向个人、家庭的新型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迅速发展。

我们认为,共享经济、全球创新一体化、新金融体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的商业模式和形态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组织为中心”的产业时代正迈向“以数据资源为中心”的智能产业发展时代。

新的商业模式和形态将对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现有传统的、垂直的、封闭的产业链结构,面临着彻底的打散重组,从而形成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网络状点对点资源整合和协同的全新结构。

文 | 产业数字化

微信 | lilyyin-928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前观看大健康产业大脑视频,了解更多产业创新解决方案。(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