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始森林覆盖的雪山腹地

父子两人迷失了方向

伴随着焦虑、恐惧

随时可能会失温、摔伤……

国庆长假第三天,玉龙雪山景区迎来旅游高峰,进山游客达到21895人次。

10月3日中午,来自广东的游客侯某父子两人,前往玉龙雪山云杉坪索道游玩。进入景区后,因为被沿途风光吸引,侯某带着10岁的儿子私自进入原始森林。

资料图 李秋明 摄

进入森林后,一眼望不到头的植被迅速阻断了父子俩的视野。由于环境陌生,对所处位置周边缺乏认知和了解,父子俩只好硬着头皮顺着一条被雪山冰川融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河沟一路前行,越走越远,沿途四处乱闯的父子俩在原始森林密布的玉龙雪山腹地迷失了方向。

16时40分许

有些无助和恐惧的侯某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求助。

16时45分

接到110指令后,玉龙山派出所民警迅速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在安抚报警人父子情绪的同时,第一时间组织20余警力及搜救力量前往云杉坪围绕方圆5公里的搜索半径进入原始森林展开救援。

十月的玉龙雪山腹地,天气渐凉,受连日阴雨天气影响,气温徘徊在5度左右,不时有雨丝、雾气在丛林中弥漫。

资料图 杨峥 摄

由于侯某被困后很焦虑,其情绪激动,多次电话沟通过程中,侯某无法清除描述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民警几经尝试与侯某进行位置共享,但雪山腹地原始森林茂密,通讯信号不佳,一直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

18时许

在经过1个多小时的大范围搜救后,搜救民警先后沿着三岔河方圆数里进行了地毯式寻找,但迟迟不见侯某父子的踪影。

搜索陷入僵局,为防止侯某父子出现因焦虑、恐惧等产生的失温、低血糖和高海拔缺氧等生理反应,同时预防父子二人因慌不择路攀爬导致的扭伤、摔伤、高坠、跌落等次生风险。

救援民警持续不间断地与对方进行沟通,进一步加快寻找的脚步,确定新的搜索半径,不断对新的搜索区域展开寻找。

19时

民警在2个多小时的搜索后,尚未发现报警人踪影。此时,浓浓夜色已向玉龙雪山袭来,夜空中的雨丝淅淅沥沥落向原始森林。

顾不上雨水打湿衣服、岩石的湿滑以及高过腰背丛生的枯朽枝条和灌木的阻隔,救援民警克服次生风险,经过简单商议后兵分两路不断向当事人双方通过定位显示的新坐标点展开搜索。

19时40分左右

经救援民警不断努力,侯某父子俩在黑水河区域一低洼地带被救援民警找到。此时,侯某所处位置已距离其白天游览的云杉坪景点约7公里外。

20时30分左右

两股救援力量汇合,侯某父子被搜救民警安全从被困地点带离。

21时许

民警将侯某父子带回所内并为其提供了简单的热水及食物。

经救援民警了解,二人身体无碍。

据侯某回忆,当天13时30分,二人到达云杉坪所处山峦与另一座风化石裸露的山峦交汇处开始“原路”下山。期间,二人顺着一条小溪往下爬,哪知“南辕北辙”,离来时的路越走越远。

4日下午,经民警联系,侯某父子已安全离开丽江,正在返程途中。

事情虽然告一段落

但近年来游客、驴友等

进入未开发山林被困的事件频发

为什么“驴友”频频发生安全事故

户外运动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

和其他很多运动不同的是,当人们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很可能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神秘的,如果稍有闪失,就可能发生意外。

近年来云南也不时发生“驴友”走失的情况,特别是在苍山、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等,因为这是云南的风景名胜区,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迷路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有一种现象是摔伤,受伤后就没办法行走。

装备不足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以云南为例,由于云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相对复杂,经常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昼夜温差很大,如果没有带足符合不同环境需求的装备,或者缺乏水和食物等,都比较容易出问题。

“驴友”出行需谨慎

一般来说,比较资深的“驴友”和专业的户外运动人士,他们每次要探险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装备、证件、通讯工具、甚至向导等等,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

按照规定,目前如果“驴友”要进行户外探险活动之前,都应该向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或者云南省登山协会等部门报备,原因是在“驴友”报备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资质考核,其次一旦发生意外,搜救人员可以根据此前的报备情况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救援。

申报的前提条件是身体要健康,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没有经验,最好还是找到向导,现在“驴友”不经报备就自己悄悄地进山了,一旦出事就要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寻找。

再次提醒大家:普通游客应按照景区规划的线路游玩,切记不要进入未开发的区域。即便是“驴友”在进行户外运动之前,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盲目探险。

云南网记者:熊强、赵黎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