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生命的回眸》新书推荐——《生命的回眸》

作者简介

新书推荐——《生命的回眸》

游苏宁,1985年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加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30余年,曾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现任《编辑学报》副主编。2002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6年荣获 “韬奋出版奖”,2007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 ”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2009年荣获“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11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全国多所著名大学的特聘教授。出版有《编辑哲思与践行》《经典伴书香》等著作。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在工作之余手不释卷的读书人,作者认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巨大,人的精神发育史无疑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少时爱读书,更多的是学习知识,从书本中寻求未知世界的答案;随岁月流逝,在书友的陪伴下,作者不觉已年近花甲。

作为一位拥有逾30年编辑生涯的医学出版工作者,一位至今仍在为人作嫁之途上乐此不疲的好读书之人,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大家,尤其是许多在人生之旅给予自己教诲并难以忘怀的杏林翘楚,同时精选了部分与生命医学相关的经典图书,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感悟。

作者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等刊物常年开设有书评专栏,以作者的姓氏命名的微信公众号“老游评书”每周都有自己撰写的原创文章更新,粉丝众多。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已是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其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习惯,如今将其结集出版,就是期待更多的人从阅读本书中获得启迪,成为爱读书、会读书之人。

◆ ◆ ◆ ◆

前言

恰逢百年 世纪回眸

◆ ◆ ◆ ◆

1915年,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上,伍连德、颜福庆等一批有志于向国人传播西方先进医术的有识之士,在上海创建了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对其纲领开宗明义:巩固医家交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同年11月,《中华医学杂志》创刊。首任总编辑伍连德博士发表了题为《医学杂志之关系》的发刊词:觇国之盛衰,恒以杂志为衡量。杂志发达,国家强盛。2015年,恰逢学会成立百年庆典,我们将有幸共同见证她百年辉煌的历史。100年来,经过历代先哲的不懈努力和全体会员的戮力同心,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中华医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我国医务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科协学会之翘楚、全国医学工作者之家。在这医学名家齐聚、社会各界同贺的欢庆时刻,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作为初出校门就加盟学会的一员,置身于这座红楼中30载,不仅亲历了她的发展,在此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更留下难忘的记忆。

1985年,笔者的职业生涯起源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般人而言,杂志编辑部仅为一个工作的场所,日复一日地为人作嫁,不过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但对笔者而言,它不仅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倾注心血的园地,更是自己得以茁壮成长的根基,实现梦想的家园。在这里,自己奉献了人生中从初出茅庐到已知天命的最美好年华。沐浴着国内顶尖编辑团队的阳光,深受翁永庆、张本、廖有谋、钱寿初等老一辈编辑学家的言传身教,使得自己虽屡遭磨难仍初衷不改,在这条为人作嫁的不归路上矢志不渝地耕耘了近30载。也正是置身于学会的沃土之中,承蒙领导的呵护、长辈的关爱、名家的指点、友情的滋润,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个当年医学院校中弃医从编的“逃兵”,已经成长为中国出版行业的领军人才。

列宁曾教导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读懂历史,才会更加珍惜今天。从初创伊始,学会就一直承载着社会各界治病救人、强体兴国的厚望。尤其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学会工作给予了殷切关怀,各级相关领导部门不仅对学会提出了希望与要求,还从多个方面关怀备至。回眸百年的成长历程,先辈们不仅倡导学术交流,热心公益事业,而且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使爱国精神始终在学会薪火相传。每当国难当头,会长们总是带头挺身而出:无论东北鼠疫大流行之际,还是SARS在全国肆行之时,从国士无双的伍连德到仗义执言的钟南山,都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救国人于水火之中。作为蜚声中外的学术团体,近百年来,她不仅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医学名家的摇篮,而且打造出了中国医学期刊的航母。翻开发黄的档案,重温那些永载医学史册的经典之作,遥想筚路蓝缕的初创艰辛,回忆一个世纪的心路历程,先辈们对学会的杰出贡献跃然纸上。我们看到张孝骞、翁心植、张乃峥等名震遐迩、令人肃然起敬的大师;我们也难以忘怀一直与我们朝夕相处、对办刊始终身体力行且勤于笔耕的钱贻简、许国铭等教授。他们的共同之处不仅在于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治学严谨、业绩卓著,而且都是提掖后学、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恪尽职守之总编。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科协麾下最大的学术团体,学会不遗余力地倾心为会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舞台,为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园地。除此之外,窃以为,在中华医学会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学会专职工作人员同样功不可没。不仅涌现出张侃、翁永庆、廖有谋等为国内同行耳熟能详的管理和编辑大家,也不乏像张本、钱寿初等“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的甘于平凡的默默奉献者。恰逢学会百年之际,抚今追昔,人生如白驹过隙,正如钱寿初先生在《编边草》一书中感叹:“昔长者皆垂垂老矣,颐享天年,小辈已属归隐之列;来者长江后浪,不尽其舍,此天地万物之规律。”古人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将慢慢老去,但笔者坚信:学会必将青春永驻、基业常青,并留给后人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康拉德说过:“在采集记忆之果时,你就得冒着损害记忆之花的危险。”经过一个世纪的洗礼,加上各种世事的变迁,也许一些珍贵的史料和值得纪念的瞬间已被时间的灰尘所埋没,随时光的流逝而被淡忘。在恭迎学会百年庆典之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在此斗胆尝试总结出有助于学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崇尚医德、交流医术、呵护生命,以期发挥抛砖引玉之功效,从而践行“大医精诚,铸就学会典范;百年传承,营造会员之家”的目标。

在群贤毕至共贺学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使命所系、重任在肩。回首来路,雄关漫道真如铁;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中国学术组织的领军团队,在这恰逢盛世的百年回眸之际,只有和衷共济、携手同行,才能不辱使命,再创辉煌。作为学会的普通一员,为了不辜负曾经付出的青春和汗水,为了呵护共同耕耘的园地,为了“百年医魂、中国圆梦”,我愿意在此重温中国少年先锋队员的誓词:时刻准备着!

此文是2015年在庆祝中华医学会成立百年时自己的所思所想,笔者以为作为本书的代序非常恰当。本书中汇聚的杏林楷模和业界精英,无一不是中华医学会这一中国学术团体翘楚中的杰出代表。正是他们不忘初心地坚守、殚精竭虑地付出和前赴后继的努力,才铸就中华医学会这一中国医学百年老店的熠熠生辉。本书除了介绍中国医学及期刊编辑学界24位人中骐骥的感人事迹外,也精心挑选出38本国内外名家撰写的与生命医学相关的书籍,以笔者的管见记录下对阅读这些佳作后的感悟。作为在学会工作逾三十载的笔者,相信在生命的回眸中,我所知道的这些誉满杏林的不世之才和必将泽被后世的经典之作,一定会激起白衣天使的职业自豪感,并有助于普罗大众真正认识并理解这些以“护佑生命”为己任的普通人,同时会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美好的感受。

新书推荐——《生命的回眸》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医学实践的弊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是高贵的使命,是因为能够谦卑、有信心、以医学的传统为荣,并对未来抱有希望。——威廉·奥斯勒

觇国之盛衰,恒以杂志为衡量。杂志发达,国家强盛。——伍连德

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是实践,患者是医生最好老师,对患者诊治时刻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医学的技巧和医生的爱心是两把利剑。——张孝骞

高明的外科医师是诊断加手术,绝不是开刀匠,他必须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他应是内科医师再加一把手术刀。——沈克非

医生应该成为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有效的临床实践者,好医生应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艺术的服务,三者缺一不可。——吴阶平

购书信息

当当网站

京东网站出版社旗舰店

当当二维码

新书推荐——《生命的回眸》

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