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五铢钱、宋代崇宁通宝、清代康熙通宝、光绪元宝……青岛鉴宝会上,每次都会有市民携带大量的古钱币收藏品请专家“掌眼”,钱币现今的存量和“身价”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此,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古钱币鉴藏专家张国枢提醒收藏者,古钱币很多都是常见品种,现在存量不小,而且并不是年代越久越值钱。收藏古币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掌握的技巧不少,除了稀缺性外,品相的好坏也是收藏时要掌握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五铢钱是很普通的古代钱币,现在存量很大,一般1到5块钱就能买到一枚。康熙通宝、光绪元宝等铜钱基本也就这个价。”张国枢介绍,西汉从武帝至平帝共铸五铢钱280亿枚,使用长达300多年。而比汉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钱币定价普遍高于汉五铢,如明代“宣德通宝”小平钱、“弘治通宝”现在约在55-120万元左右。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

中国古铜币。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汉书·武帝纪》)。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铢(约3.33克),铸有篆字“五铢”二字。汉初允许私铸,“钱益多而轻”,币制混乱。武帝元鼎四年(前113)采用桑弘羊建议,铸币权收归中央,令郡国销毁旧钱,由上林苑的钟官、辨铜令、技巧令(一说为均输)三官统一督造,故又称上林钱、三官钱。五铢钱轻重适宜,量足成色好,利于流通和长久使用。此后至隋700多年间,各代均有铸造,但形状大小不尽相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改铸开元通宝,但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钱币界称该钱为“长寿钱”。

近些年来,学者通过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范对五铢钱进行了断代研究。陕西省博物馆所藏五铢钱泥范母上有“巧一”、“官一”等铭记,被认为是上林三官中的“技巧”、“锺官”的简称,此种范母可能是上林三官的遗物。其五铢钱的五字较瘦,交股呈略弯曲形,这大概是上林三官钱的特征。另外,在山东济南汉东平陵故城及河南洛阳出的五铢钱石范,钱范上的文字比较矮胖,五字书写各异,有的交股是直的,有的则弯曲程度很大。同一块石范上有几种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石范全凭手工刻成,所以写法不一致。这正反映了早期阶段铸钱技术的不成熟。而铜范或泥范母,则可用戳印方法制成,所以字体比较一致。因此,将这些地方上所出的早期石范定为各郡国铸钱用范,应表现了郡国五铢的特点。

汉五铢真品值多少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