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7nlT26A2kTDi\"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59\" alt=\"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为兴安岭雾凇 常峰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院士Viatcheslav Rozhnov感叹于这样一片原始森林的纯净,并抛出合作“橄榄枝”:“这片保护地是美丽且富饶的,作为毗邻国家,希望能加强俄中双方在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繁衍方面的人才、科研交流,在自然保护方面进行合作,达到双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7nlSbG4R1pgu\"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59\" alt=\"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海茫茫 米平华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4日,2019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年会暨跨界自然保护地研究与管理合作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举办,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又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7nlSbG4R1pgu\"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59\" alt=\"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为云雾中的内蒙古大兴安岭 杨树海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较2011年,截止到2018年年底,内蒙古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吕连宽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7nlSbG4R1pgu\"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59\" alt=\"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海茫茫 米平华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4日,2019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年会暨跨界自然保护地研究与管理合作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举办,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又一次登上国际“舞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泰加林资源基地和生物基因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千米,占整个大兴安岭的46%。“天保工程”实施后,2017年,其核心地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吕连宽告诉记者:“2015年到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已建立起58个类型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24万公顷,占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21%,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自然保护地32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7nlSnHOlgfEx\"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5\" alt=\"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为秋季五彩斑斓的内蒙古大兴安岭 郭平义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据统计显示,1998年至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地面积增加138.74万公顷,森林面积净增99.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2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国家林草局保护司副司长武明录表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内蒙古大兴安岭作为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生态屏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内蒙古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树原始林基因库,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处高纬高寒,气候恶劣,土层瘠薄,单位面积生物量不足热带雨林的1\u002F6,极端低温达-52℃,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更不可复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难的可能是人才储备力量不够,目前坚守在林子里的大都是头发花白的老林业人。”吕连宽有些许担忧。他说,“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自然保护的成果,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机会加强与各个国家和单位的合作交流,共同保护这片属于全球的净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7nlT26A2kTDi\"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59\" alt=\"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片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为兴安岭雾凇 常峰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院士Viatcheslav Rozhnov感叹于这样一片原始森林的纯净,并抛出合作“橄榄枝”:“这片保护地是美丽且富饶的,作为毗邻国家,希望能加强俄中双方在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繁衍方面的人才、科研交流,在自然保护方面进行合作,达到双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吕连宽表示,原计划到202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保护率提升到20%,“但目前来看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争取让每一个保护地快速建立自己的‘保护条例’,同时,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将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逐步提升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国际影响力。”吕连宽如是说。(记者 张玮)\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504020428231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