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这次成长导师,我邀请到了资深心理咨询师董如峰老师。董老师是情商高手,也是组织心理专家,十多年来,一直在个人心理健康管理、压力管理等领域精耕细作。

从大家的留言来看,我注意到焦虑这种情绪是最多的。所以替超级个体的同学们就着这个话题,访谈了董老师。董老师说:焦虑不是坏事,它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下面是我与董老师的对谈,推荐给你。试试看,看完还焦虑吗?

董如峰

注:组织心理:研究个体、群体与组织的关系,探讨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环境,有利于激发个体动机,达到组织目标。

古典:

这个时代,我们有太多让我们焦虑的事情了:知识学不完,焦虑;薪资不高,焦虑;年龄越来越大,焦虑;周围人际关系不好,焦虑;甚至过个节日,都焦虑。这些焦虑,究其原因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董如峰:

焦虑是大脑一种对抗潜在性危机的积极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某些需求没有满足时,大脑就会启动这个机制,表现出焦虑不安。

例如,我们都有这三种需求: 链接别人、影响别人、保持影响力的需求。

l 当我们无法与别人保持有效关系时,会焦虑——孤独焦虑;

l 当我们对别人、对社会没有价值,没有产生影响力时,也会焦虑——价值焦虑;

l 当我们无法持久地保持我们的影响力时,也会焦虑——阶级焦虑。

估计这些焦虑你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但也不用特别担心,因为孤独焦虑+价值焦虑+阶级焦虑和起来属于“存在性焦虑”,人人都会有,也无法彻底解决,或许只有宗教可以吧。

但对于焦虑的认识还是有必要的。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成两种:“现实性焦虑”和“病态焦虑” 。

前者是指在现实中因遇到威胁或挑战引发的焦虑,比如明天要演讲、后天要见男朋友的父母,这种焦虑是动力,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提高效率。

但是一旦你过于焦虑了,就要觉察这背后在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了,可能是缺乏目标、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太累了要放松下等等。当现实中的威胁解除,焦虑也会随之消失,甚至一身轻松。

但如果问题解决之后,你还焦虑,或者焦虑的情绪远远超过问题的严重程度,近而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心悸气短什么的)导致我们无法应对。这个就是病态焦虑,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

古典:

董老师,我之前专栏讲“拖延症”时,提到大家对此有误解,其实拖延不是症。那么对于“焦虑”,有没有常被大众误解的地方?

董如峰:

严格来说,焦虑并没有具体对象,只是一种内在的不安感。一但有了具体的对象,我们就将其称为恐惧。反过来说恐惧一般都伴有焦虑,所以焦虑经常是一种伴发情绪。

还有一种误解是,我们习惯用医生的视角而不是艺术家的视角去看待焦虑。在医生的视角里焦虑是病,至少是个问题。在艺术家的视角里,他们把焦虑当作一种跳动的美——当作在没有任何目标和方向感,以及任何可控因素时候的一种混沌态。他们认为焦虑在提醒我们活着的状态,提醒我们生命正充满了各种可能。

我们没必要这么文艺和浪漫,但是我们至少应该知道焦虑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它在激发我们的动力。就算是我们焦虑得严重了,不能正常工作了,那么焦虑也是在提醒我们休息,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说白了——焦虑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在提醒你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报告主人,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它,快来解决”。虽然这种方式是无意识下的选择,可能还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但要相信在当下这就是最好的。

古典:

焦虑是一种没有具体对象的恐惧,这个观点很有意思,那是不是有具体对象后,能减轻焦虑?

董如峰:

是的,说白了焦虑就是一种没有具体指向的内在体验。当我们把这种内在体验和一个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时,就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

所以缓解焦虑,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是设置一个小目标。把注意力转移到怎么实现目标上,分散焦虑。而且它还有一个伴随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众多细碎的工作和计划中,依据目标来做判断、选择——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混乱感让我们焦虑,而这种秩序感能让我们感到可控、安全和放松。

古典:

我们超级个体的朋友很多也是有目标的,可就是因为完不成而焦虑。除了再设置个小目标,他还可以做些什么吗?

董如峰:

经过上面对于焦虑的解释,估计大家都能想到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虽然我们心理咨询师一般也会和大家分享各类方法。但不代表大家自己的办法不对或不好,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不断地体验、尝试中发现的。

(1) 正确的认识焦虑:这是基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让你困扰的东西,你得先明白它是长什么样的,才会放下“对焦虑的焦虑”。我们要意识到焦虑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提醒它的主人要注意些什么了。你需要的就是识别焦虑背后的问题,解决它。

(2) 提升和自己目标相关的技能。多在和目标相关的领域深耕,会缓解我们的现实焦虑。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了。

(3) 适度增加娱乐和放松的时间。就算我们准备得再完备,也难免有释放不掉的焦虑。严格来说焦虑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我们要把工作和休息娱乐时间安排好,让身心都能放松。而且多度的紧张会引发焦虑,当焦虑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这时反而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所以说会干的人一定会玩是有道理的。

(4) 调整自己一些非理性的认知。例如:非黑即白、灾难性的预期等等,大家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籍,推荐:《理性情绪疗法》。

古典:

有时我们状态不好、感到很烦,但不一定是焦虑。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更能看懂自己是什么情绪?

董如峰:

首先我们先要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这个对大家来讲不难。

但是如果要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现在处在什么情绪状态?这对很多朋友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推荐方法前,先考考“超级个体”的同学:一分钟之内,你能想到几个表达情绪的词语?愤怒、开心、沮丧、焦虑……除了这几个答案,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提心吊胆、牵肠挂肚、坐立不安、欣喜若狂、胸有成竹……还有吗?其实中国人不大善于表达情绪,是由于我们对情绪的变化把握不细。

心理学认为, 人对情绪的感知越敏锐,自控能力越强 。如果你能够清晰地标定自己的情绪,你的情绪管理能力会提高30%。

情绪也分级别,其实幸福可以分为低、中、高三等,激动也是。情不自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这些都是激动的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级别,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情绪卡片:把令人舒服的情绪词标黄,不舒服的标灰,中性的标蓝。平时多多对照,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化。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存一些情绪词汇在手机里,当有情绪时,就按着词汇表念出来。当念到和你情绪吻合的词汇时,你就会感到被理解和放松。

为了帮助大家能清晰地识别出自己的情绪,超级个体团队还特意为大家做了下面这张情绪图谱。大家可以保存到手机,情绪来了就念一遍,每念一遍都能提升你的情绪管理能力。

古典:

如果要送一句话给我们《超级个体》的同学,你会说什么?

董如峰:

成为超级个体,做焦虑的主人。

焦虑会让我们变得丰富自由,让人生充满跳动的旋律和无限的可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