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三明市这个地方是大三的时候一次老乡聚会了,正好老乡的一个室友是个三明人,那兄弟特能喝酒,对着啤酒瓶就连着喝了两瓶,一口喝完一瓶,老猛了,因此想到这里就说说三明这个地方吧。

福建人在外面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团结,尤其三明市的人更为团结吧,他们老乡会基本所有人都会参加的,南方人爱抱团,福建人和广东人尤其如此。

团结的精神也让他们在外面更加混的如鱼得水,说实话蛮羡慕的。话不多说吧先放上三明市的地图。

地理环境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

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全境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

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

历史文化

肩膀戏

肩膀戏又称肩头坪,是福建省沙县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时有“玉枕轩”的领班连细狗别出心裁,创新出一种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

小孩负责唱腔、头部表情和双手动作,大人负责台位变换的腿部动作。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小孩唱起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起来招形式有致、维妙维俏。

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剧情需要,与肩上小孩巧妙配合,上下默契,浑然一体。

肩膀戏保存较完整的是沙县,在连江、琅歧也有遗存。肩膀戏在沙县流行已有百余年历史,文字记载见于清末。

它是从古代民间迎神赛会妆台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原先由孩童装扮历史人物,站在台阁上,由人们抬着游行,后来又融合民间音乐、锣鼓、排练简单的故事情节,作简单的戏剧表演。

由于在台阁上表演,行动很受限制,后来就走下台阁,在广场上演出。

名优特产

郑湖板鸭

郑湖板鸭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肴,属于闽菜系。沙县板鸭其中又以郑湖板鸭最为著名。

郑湖板鸭是沙县板鸭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沙县小吃的特色产品。

郑湖板鸭用农田中放养的半番鸭制成,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用料考究。

用传统方法加工的板鸭成品肉质结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很有嚼头。

其特点,一是肉厚,一般要用2250克以上鸭子制作;二是风干时表皮抹上一层芝麻油,增加香味;三是:烘烤时用茶籽壳,成品香气浓郁。

沙县板鸭中又最为著名的要数“郑湖板鸭”。沙县板鸭生产历史悠久,由于沙县板鸭肉质结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味隽永,早在宋朝年间,沙县板鸭就被誉为“禽肉之上品”。沙县板鸭由最初的佳节待客食品,发展成产品、商品到礼品,是个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

板鸭也称“腊鸭”、“鸭巴”。每逢农历腊月,农事活动结束,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腌制腊鸭的习惯。将鸭宰杀退毛开膛洗净,抹上蒜茸、食盐、辣椒腌制,还擦上少许硝,防腐又能使肉质结实,色泽鲜红。

将腌制好的鸭子用竹签撑开风干,再放炭火上烘烤,放锅中用米糠熏成金黄色即成。根据食客口味的不同,沙县郑湖板鸭已制做成原味板鸭、香鸭、冰制做、麻辣板鸭、咸鲜板鸭等五种。

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美食佳肴。

风景名胜

玉华洞

玉华洞是一个大型的通道、厅堂联合式溶洞。全洞总长约6公里,主洞弯弯曲曲,长634米,呈南北方向发育,东西宽5~30米,洞高10~60米。玉华洞洞口朝东北方向,出洞口朝西南方向。

玉华洞发育成5个层次,层层相连,分为3条通道和6个支洞,洞内灵泉、井泉和石泉3股地下水淙淙流响。玉华洞内,洞套洞,变幻无穷;水环水,千姿百态。化学沉积物成为这个玉华洞旅游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洞里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温润似玉,光华四射,故称玉华洞。

玉华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7公里处,面积43平方公里。

玉华洞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是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

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小阴河组成。

玉华洞(溶洞群)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东南面、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之将乐县境中部。景区游览点最近距县城3公里,最远处距县城18公里。

三明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主要旅游景区包括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闽湖,宁化天鹅洞,清流九龙湖,沙县淘金山等,三明市区的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佑山、瑞云山,尤溪九阜山,建宁金饶山、闽江源等。

玉华洞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大陆54度,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兼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热同期,干湿明显,受季风及地形影响。

玉华洞为石灰岩溶洞。玉华洞(溶洞群)风景名胜区溶洞景观成因有地质成因、化学成因、物理成因等。在适合的气候条件及水和空气的共同参与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独具特色的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神奇景致。

玉华洞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

雷公洞

自藏禾洞沿石阶而上,便到了雷公洞。洞内石笋和石钟乳十分发达,因岩石含有碳酸钙、铁质、方解石、石英等成分,整个洞厅色彩斑斓。

洞底暗河水声隆隆,犹如雷鸣,故而得名。传说天上雷神每年都要下来巡洞一次,在这里休息。峨嵋泻雪:古诗云:吾闻峨嵋六月积雪寒,欲往从之蜀道难。侧身西望路漫漫,古洞苍茫拄笏看。溶溶清影摇素壁,皎皎寒光落玉栏。当代诗人蔡其娇的诗中形容此间景象,说是“僵化的瀑布”“凝止的雪崩”!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的。

果子洞

从雷公洞向西南拐过三道天然斜道,就到了果子洞。果子洞长30米,宽3~12米,高7~10米。

洞内石柱特别发育。硕果累累 一挂瓜果,悬在半空。有黄瓜、丝瓜、冬瓜、剥皮地瓜、辣椒、梨、枣、橄榄、葡萄几粒蒜瓣夹杂其中。

黄泥洞

玉华洞全洞几乎都是石头,只有这洞里有一堆黄泥。它是石灰岩溶解后的次生粘土。

溪源洞

溪源洞呈长方形,长80米,宽20~32米,高低不平,高者十多米,低者则须躬身而过。此洞与黄泥洞上下相连.洞底有一溪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宽1~3米不等,长年不涸,四季水声潺潺。小溪两旁景点星罗棋布。

有“雄鸡抱卵”、“大肥猪”、“独角犀牛”、“老虎”、“蜈蚣”、“鹰袭小鸡”、“天狗望月”、“骆驼”、“猫头鹰”、“熊猫”、“鸳鸯戏水”、“鲤上沙滩”、“蜗牛”、“马蜂窝”、“穿山甲吃蚂蚁”、“乳鹰归巢”等景,形似动物者居多。洞内有成排钟乳石,击之铿锵有声,名唤“石钟”。两道石瀑飞流直下,高17米,宽13米,奇异而壮观。石瀑往西有三套洞,叫“广寒宫”,又叫“月宫”。这里有“千年榕树、”“桂花树”、“吴刚”、“玉兔”、“嫦娥”等景。

站在“月宫”门前,可鸟瞰“极乐世界”洞厅全景,此厅高大恢宏,有“明月落江”、“仙靴”、“钟吕佳音”、“十二垂乳”、“承露盘”、“马良神笔”、“十八罗汉”、“童子拜观音”、“恐龙化石”、“香菇山”、“土地公”、“伏地龙”、“海石花”、“大海龟”、“冰封世界”、“大石瀑”、“蒙古包”、“高原风光”、“济公”、“小人国”、“鹊桥”岩石构成的景致。

白云洞

五更天: 前面“天际”出现鱼肚白,边上还有雄鸡报晓石,接着,右前方洞顶闪烁着一颗启明星。往前走,启明星变成了半个月亮。在空气湿度大、风小、洞口外有阳光的时候,半月旁还会出现一轮像彩虹一般的“佛光”。

仙人田

相传黄帝的药师赤松子,采药炼丹时开垦的这垄垄丘田,年年稻谷丰收,后来赤松子怕仙种谬传人间,于是就施展法术将禾苗隐藏了起来,从此凡人再也看不到田里的禾苗了。可是到了阳春三月,这里的一垄垄丘田便水波盈盈,待秋收一过,又变得干燥如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