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斗争的洗礼

1925年,陈云在五卅运动中,参与领导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民族复兴之路。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投身上海工人运动,是上海店员总联合会领导成员,参加了党领导的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革命斗争的洗礼,使陈云成长为一名坚定的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陈云在极其险恶的秘密斗争环境下,积极为党工作。1927年秋,他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返乡领导农民运动,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1928年任中共淞浦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1929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陈云领导农民运动的范围,主要在江苏省乡村及浙江部分地区。

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陈云多次在这些地区进行巡视和调查,领导恢复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在坚定执行上级指示的同时,经过一个时期的摸索,陈云对党如何领导农民运动有了初步规律上的认识。

对农民运动的初步认识

1929年11月24日,在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陈云代表省委作关于江苏农民运动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提出党领导农村斗争的任务和策略。陈云指出,党必须坚决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游击战争。

根据农民的迫切要求,有计划地在农村开展抗租、抗税、抗债,反对征工筑路,反对军阀战争的斗争,并使各种日常斗争互相推动,汇合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总斗争。要在农村有系统地建立各级农民协会,广泛地开展动员、宣传、发动工作,争取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包括农村妇女和青年,包括乡村刀会和土匪组织中的农民群众。

地方党部要加强对农会党团的指导,以巩固无产阶级对农民的政治领导。党的宣传工作,要注意农民接受程度,多用壁报、图画、歌曲等形式。陈云的探索,被实践证明符合当时江苏农村状况,且与党对农村工作的正确路线相统一。

在担负江苏省农运工作领导的同时,1930年,陈云先后兼任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在极其险恶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开展工人运动。

1930年9月和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陈云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其间兼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

1931年春,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人顾顺章和向忠发先后被捕叛变。由于这两人掌握党的核心机密,他们的叛变给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使党隐蔽战线的工作面临重大危机。

周恩来在陈云及在中央特科工作的李克农、陈赓、聂荣臻、李强等人的配合下,采取果断行动,迅速转移了中央机关和中央主要领导干部,使敌人企图一举破坏中共中央机关的计划落空。

但这次危机给党的隐蔽战线工作造成严重损失:党多年在国民党内部建立起来的力量、社会关系,以及秘密联系方式及地点,全部废弃不能再用;周恩来在上海无法存身,不得不转移中央苏区。

陈云的重要贡献

陈云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受命担负起领导中央特科的重任,为党隐蔽战线斗争系统的恢复和继续发挥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在陈云领导下,中央特科妥善处理了因顾顺章、向忠发叛变带来的隐患,惩治了叛徒;重新调整特科组织机构;改变活动方式,特科人员都有真实社会职业作掩护,且单线联系;在敌人内部建立了新的情报关系。

陈云还用几千元钱,由一些同情革命的可靠人士出面,在上海办了一二十个铺子,以做买卖的形式掩护特科人员接头。这些经济实体不仅使中央特科活动有了较可靠的社会掩护,而且为党在上海的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为苏区筹集了经费,受到共产国际代表充分肯定。

但爱动脑筋、善于思索的陈云,在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左”倾盲动主义不适合客观情况。他在赤色工会小组活动方面,在团结黄色工会积极力量、反对关门主义方面,都实事求是地提出有益于推进工人运动发展的正确主张。

1933年1月,陈云进入中央苏区。他同刘少奇领导全国总工会,开始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反思和纠正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左”的错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人运动规律,并同刘少奇一起,成功指导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拟订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保护和促进了苏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陈云等人领导下,苏区工会有很大发展,各业工会相继成立;创立了拥有12800人的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后被红军总部命名为中央警备师,这支队伍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陈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时年不足29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