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的“独一无二”,十一期间的好去处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的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至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沈阳故宫承载了满族由山区狩猎时期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生活民俗与独特的政治制度。沈阳故宫虽然在大体建制上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传统一脉相承,但其实蕴藏了很多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造就了许多在建筑上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的八角殿

大政殿最早被称为“大衙门”;因设计者打破常规,选择了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式建筑,大政殿也被俗称为“八角殿”。这种独特的建筑造型用在皇家的主要议政建筑上是很少见的。整个建筑不施铁钉,以榫卯相接,组合巧妙。

大政殿建于公元1625年,1636年由皇太极定名为“笃恭殿”,康熙时期更名为“大政殿”。它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

在目前沈阳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当中,大政殿是女真定都沈阳后留下的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它见证了沈阳从一座关外小城崛起为大都市的全过程。

独一无二的“殿低宫高”

北京故宫三大殿建在高大台基之上,这是中原建筑文化和皇权至上的象征。而沈阳故宫却是宫高殿低,帝王寝宫盖在了近4米高的台子上。

这是因为满族部落生活在山区时,首领居住最高处,既可以俯瞰全城,又可以保证自身安全。到了沈阳都是平地时,就硬在地上堆起了一丈二高的台子。

独一无二的亭式建筑

亭子在中原古代宫殿是休闲观赏用建筑。但沈阳故宫的大殿、王庭以亭子居多,亭子实际上是狩猎民族毡帐的形式。沈阳故宫内建有11个亭子,体现了满族八旗制度。其中皇帝一个,八旗左翼王亭与八旗右翼王亭各一,八旗各一。

独一无二的硬山式建筑

在古代宫殿建筑等级中,最高等级是庑殿顶,第二等级是歇山顶,硬山顶是建筑等级最低的,往往是下人的居住场所。而沈阳故宫的崇政殿与清宁宫都是硬山式建筑,形式并未受中原等级制度的影响。

满族民居没有歇山顶,因为对于满族来说那是庙宇的形式,是神仙住的地方。因此,这种结实、保暖的硬山顶房屋也成了沈阳故宫的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的口袋房

沈阳故宫虽然是皇家宫殿,但其建筑样式与使用功能与满族民间习惯却是基本一致的,“很接地气”。满族是长白山地区的狩猎民族,在山区居住的传统房屋类似于地窖,称“地窨子”,往往越富有的人家向地下挖得越深,这种建筑的出入口只能有一个,发展到后来就演变成了在建筑一侧开门,形似口袋的“口袋房”。

▲沈阳故宫清宁宫

独一无二的地上烟囱

在清宁宫旁,还竖立着一根沈阳故宫内唯一的烟囱。有人戏称,拔地而起的烟囱代表了清王朝的“一统天下”,但其实这根烟囱是满族民居的典型特征之一。满族在长白山生活时期,房屋都为木材建造,为了防火,烟囱只能竖在与房屋有一定距离的地面上。

▲沈阳故宫内的烟囱

独一无二的绿剪边

沈阳故宫的屋顶和门上多嵌有五彩琉璃瓦,体现了满族特点。彩色琉璃瓦在汉族建筑中不常见。北京宫殿基本就是白色台阶、红色墙身、黄色殿顶的色调。

在沈阳故宫,黄色琉璃瓦的四周都镶有一圈绿色琉璃瓦,称为“绿剪边”。在屋顶使用全黄色的琉璃瓦是皇宫与庙宇的权利,亲王则要使用“绿剪边”,比亲王再低一等的郡王所用屋顶就全是绿色,贝勒及以下的贵族则是不许使用琉璃瓦的。满族入关后,虽然建立了清王朝,但沈阳故宫在当时仅是行宫,依然不能使用全黄。

独一无二的万字炕

沈阳故宫的房子比较宽敞,墙较厚、重取暖。由于沈阳相比北京更加寒冷,需要取暖设施,所以沈阳故宫的墙体都比较厚。凡是住人的屋里都有火炕,甚至办公的殿里都有火炕,而且皇帝居住的清宁宫里都是火地。屋内一般三面是炕,称万字炕或转圈炕,这样在冬天烧上火之后,所有朝上的面都是散热的。

清宁宫是皇帝皇后所住的中宫,它就体现了满族民居的典型特征,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这种建筑不仅承载了满族生活的习俗,也反映了宗教习俗。例如,西面虽有炕,但是因为要用于萨满祭神,所以不能随便躺人或放置杂物。

独一无二的磨房碾房

在满族入关前,沈阳皇宫里是保留着磨房、碾房的。而北京皇宫内务府是在宫外加工面粉和谷物。沈阳故宫在宫内设碾房、磨房,主要是与满族人的游牧生活习惯有关。由于他们进入宫中时间不长,原来很多生活习惯还保留着。当时,沈阳皇宫里的苏拉(满语,意为勤务人员),会在碾房、磨房中加工出皇帝和后宫喜欢吃的秫米水饭、酸汤子、豆面卷子、萨其马等。

独一无二的白对联

每年春节前夕,沈阳故宫就会悬挂“门神”、“对联”。不过,朱红的宫门上挂着白底的“门神”,两侧的“对联”也是白底黑字,这与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喜庆的观念大不一样。这是因为沈阳故宫是清代早期宫殿,保留了许多满族皇家特有的礼仪和习俗。

传说满族先人认为冬季雪后是抓捕猎物好机会,身穿白色的衣服容易接近猎物、狩猎成功。而红色的衣服不仅会惊动猎物,甚至还会受到猛兽的袭击。所以早期以狩猎为生的满族人“尚白、贱红”,白色对他们来说代表吉祥、好运气。

另外,满族人崇尚白色在其“八旗”制度中也有所体现。当年满州八旗正黄旗由皇帝统领,其次就是实力最强的正白旗,清代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摄政王多尔衮就是正白旗旗主。可见,对于满族人来说白色的地位仅次于代表皇权的黄色。

独一无二的皇族家谱

沈阳故宫的敬典阁是盛京皇宫内收藏皇家家谱玉牒的处所。清代玉牒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皇族家谱,清代每10年纂修一次,自乾隆朝起每次修成后会运送一份至此收藏。

存放在沈阳故宫敬典阁的玉牒现已由辽宁省档案馆收藏,共1133册。

独一无二的“满文在左”

▲北京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左,满文在右

▲沈阳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在右,满文在左

来源:网络

编辑|程硕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