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来

源于蝎子沟地貌,由高空俯瞰,蝎子沟像头东尾西的蝎子,小天池是其头部;太行山逶迤而过时,分支的几座奇峰—三峰山、金銮山、寺台是其躯干;顺谷而过的小河是其鳌;对称分布的几个细瘦的小村庄是其足。

位于临城县西部太行山中段的赵庄乡镜内,公园规划总面积4634.15公顷,林地面积6.7万亩,原始次生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89%以上,是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据卫星遥感监测,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单位负氧离子含量6.8万个,已知的高等植物有80余科700余种,为太行山中南段植物度中心和特有种中心分布区的核心地带,可供药用的有150多种。春天山花烂漫,桃李芬芳;盛夏绿树遮阴,平均气温仅230C;秋天漫山红叶,硕果累累;冬季冰雪覆盖,尽显北国风光;专家赞其"既有江南绿林碧水之秀色,也有坝上(高原)夏季气候之凉爽"。该景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风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

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共包括小天池景区、三峰山景区、双石铺景区、金銮山景区、寺台景区等五大景区,共100多个景点,以其原始的自然风光、茂密的森林植被、千年古树群、奇特的嶂石岩地貌、景色壮观的云海和流雾,东部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变质岩石峰奇特壮观,形成峡谷、奇石、尖峰等地貌景观,为国内乃至世界所罕见,是科学考察、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

蝎子沟八绝

盛夏凉爽的气候

蝎子沟景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由于海拔较高,森林分布广阔,与山前河北平原相比,又有明显的山地森林气候特征:即夏季凉爽宜人,湿度大,多云雾,大气本底洁净,空气清新。特点是区内海拔1000米左右的棋盘铺、将台岭、小天池等地,夏季气温更为凉爽宜人。据测定,炎热难耐的盛夏,这里最高气温只有23℃,夜间睡觉需盖薄被,且无蚊蝇。所以,专家在评价其鲜明的特色时说,小天池景区“既有江南绿林碧水之秀色,也有坝上(高原)夏季气候之凉爽”,是消夏避暑的绝好去处。

巍峨挺拔的山峰

景区内山峰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相对高度400-800米,由于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上,以流水和崩塌作用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些奇峰造型景观。如景区西部山体顶部由于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覆盖,沿节理断层风化崩塌形成了顶平、崖陡、脚缓为特征的“嶂石岩地貌”景观,当地俗称“垴”。这些垴形成各种奇特的造型,如远望山顶如一座富丽堂皇的金殿蹲座的金銮殿垴,并传说清光绪皇帝逃难时曾路过此山;又如石人寨,九个石柱形如玉女,面北而立;而方垴则顶平如墩。旅游区东半部主要由一些浅变质的砂岩、板岩、变质安山岩组成,坚硬的砂岩往往形成高耸的峰顶或尖刀的梁脊。前者如九树垴似金字塔一样高耸入云;后者如东大梁岭脊南北延伸,东、西两侧多悬崖峭壁,间有泉水垴、班垴、北池山、白花贝等尖峰。

峻峭美艳的怪石

区内有多处怪石景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红色石英砂残留于山顶,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且层理清晰,高高亢起在峰顶,其形如“千层饼”,又象码放整齐的一摞书,色红似金,故命名叫“金龟驮书”。二类是一些岩层产状直立的下元古界砂岩、板岩等坚硬岩石,经风化后仍排立于山脊,如“老娘石”、“挡风石”、“鹦鹉石”、“回首观音”、“神龟探海”等。第三类怪石是由于河谷两侧山崖崩塌而堆积于海床或岸上的怪石,如形如睡炕的两块巨石横躺于槐河左岸,“双石铺”村之名即由此而来。又如赵家沟口的“馒头石”,闻其名则知其形,形象生动。

广袤苍劲的绿林红海

进入蝎子沟景区,但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松树森林,更是蓊郁葱茏。置身其中,如浮游于绿色的波涛之中。上观天空如斑驳的碎玉,俯视大地,松针落叶叠积,如毯似绵,每一步都使您切身感受到大山的古老和岁月的悠远。蝎子沟景区因此被专家誉为“太行山中段最绿的地方之一”。

区内植物种类繁多丰富,据多学科专家考证,共有各种植物科700余种,其中可供药用的150多种,可观赏的植物比比皆是。

每年3-4月份,菊科植物在山野开放,星星点点,和村落附近的杏花、梨花一起构成早春百花图;

5-6月线菊花满山遍野,火一样红的迎春杜鹃点缀其中,将初夏的山野装扮得十分妖艳;仲夏时节,在满目的翠绿中,百合、胡枝子、太平花,五彩缤纷,争相斗艳;

金秋时节,蝎子沟的红叶娇艳的绽放,和北京香山的红叶一样,蝎子沟的红叶也是以黄栌树为主,杂以红枫、秋木、橡树,却比香山红叶早红半月。红叶就在眼前,身前身后,抬头俯首之间,到处是绚烂的颜色。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红、深红、火红、水红、深黄、棕黄、鹅黄、深绿,相互映衬,相互渲染,构成一幅美妙的山野风光,真可谓“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红”,这时节的蝎子沟,真的是八百里太行红叶最美的地方。

在莲花池至风摩垭、白花贝之间,海拔850-1200米地带,有500公顷油松林,是太行山油松林成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林下有松针覆盖,厚如棉被,松软洁净,同时发出淡淡的松香味。林中幽净而清新,使您饱受回归大自然之快乐;光线从枝桠间透射到地面,树影婆娑,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劲风摇松,涛声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波涛起伏的云海

区内山高谷深,林灌密布,溪水常流,地形封闭,故夏季空气湿度很大,又因山谷风白天气流上升,极易形成云雾。尤其阴雨天气,湿度几近饱和,潮气聚而成雾,雾多而成云海,迷迷澄澄,铺天盖地,两米之内不辨人影。登临山顶,但见湿雾从脚底散去,云团从沟底飘来,上下翻腾,左右飘忽,形成云海和流雾奇观。其云雾如大海般浩茫无际,又比大海缥缈虚幻,变幻不定,一忽儿像万马奔腾,一忽儿如大象逐阵,又如海市蜃楼,随风势变幻无穷。置身雾海之中,呼吸着醉人的空气,您会突然顿悟:何以我们的古人创造出“仙”这个神秘诱人的字--山中人都是神仙。您大有一种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觉。您行走在高山之巅,头顶艳阳高照,一忽儿飘过一片云,或许即洒下了阵雨,雨过天晴,骄阳复射,绿叶上垂着晶莹的露珠,半山的岩石上、密林间袅然升起缕缕白雾,薄时如一抹白色绸带萦绕在山腰,浓时像白色帷幕把大山封住,使人“不见庐山真面目”。观云海流雾最佳处是三峰山、将台岭、跑马梁、白花贝等,东大梁峰脊、九树垴、金銮殿垴,也可看到云海雾涛的壮丽景观。

清澈不竭的山泉、

由于森林覆盖了山梁,树下厚厚松软的落叶腐殖质层涵养水份,保持了水土,水涧沟头多有泉水淙淙流溢。一池清泉从石缝中渗出,顺沟床流下,水量渐丰,水声潺潺,使静谧的沟谷平添了几分生机。清澈溪流遇石坎横坝,形成水潭和小瀑,支流汇集而成小河,河水清澈甘冽,水底砾石可数,间或有几只河蟹在悠然漫游。河岸柳枝垂绦,旁有田园果林或临水村庄,河塘中几只鹅鸭,白毛浮绿水,拍翅向天歌,实为一派江南绿林秀水之风光。这样的植被、水体环境在太行山中是不多见的,尤其沟沟有清流,更为少见。

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

由于森林茂密,这里还是野生动物鸟类的乐园。野兽如狍子、獾、狐狸、狼、野兔、野猪等,鸟类有环颈雉、石鸡、红尾伯劳等70多种。

富有神话色彩的遗址

莲花池遗址:莲花池位于槐树庄与白云寺沟头之间的岭巅上,海拔1200米,分南池和北池。南池南北长63米,东西宽27米,为不规则的长方形,池的四周有高1.5米左右的砌石。北池距南池200米,面积有南池的二分之一。二池四周,均为苍松环绕,环境清幽雅致。关于这两池的来历县志文献上无考,仅据《临城县地名资料汇编》(临城县地名办公室1993年编)关于“驾游村”名来历的记载,宋徽宗曾到此游览莲花池,故有“驾游”之名。据分析推测,莲花池东沟内历史上有一寺院名白云寺,莲花池位于白云寺沟头岭巅,很可能是为一山泉积水而成,佛寺崇拜荷莲,故曾在池中种植莲花,似应是历史上白云寺之水源。而今池水已洇没于茫茫的岁月,只蓄满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将台岭:位于石家栏至双石铺东大梁处,海拔高度1010米。将台岭因明朝崇祯六年曾有一位将军在此驻守而得名,并筑有防御工事(今无存),将军姓名已无法考证,但说明这里自古便是冀晋东西交通之要塞。岭上有一平地,阔可纵马,视野开阔,四望群峰染翠,白云缥缈,景色优美宜人。

八路军印钞厂及粮仓遗址: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是八路军129师部队活动的根据地。赵家沟头山腰海拔1080米的密林中有一依岩而造的人工洞室,当地传说是八路军印钞遗址。小罗圈和长沟蛤蟆峪有数处八路军储存粮食仓库遗址。令人缅怀半个世纪前这里曾发生过的壮怀激烈的故事。

棋盘遗迹:在槐河上游沟旁一块巨石上刻着清晰的围棋方格,四周绿树青山,旁边清流潺潺,确有传说中仙家的韵味。相传,古时有一农夫荷斧牵驴上山砍柴,见二老者在此下棋,就入迷地看了起来。直到日头西坠才想起回家,扭身一看,斧柄已朽,再寻二老者,已踪影皆无。及回到家中,物是而人非,全认不得是谁了,正应了“仙家一日,世上千年”之说。据此,这里原来的村庄有了自己的名字“棋盘铺”,现在该山庄已迁至戎家庄。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深山幽谷中,这的确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文遗迹。

牛蹄印迹:在长沟内的一个池塘旁的巨石上有个牛蹄印迹,圆有尺余,深中盈寸,清晰可辨,民间传说是牛郎牵牛追赶织女时印下的仙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