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心网之死:还记得那些年你偷过的菜么?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 jjchangshi,作者:方军,授权转载,不代表凤凰网财经立场

开心网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想当年,我们昼伏夜出,只是为了偷别人的一棵菜。

6点不到就早起,只为摘得自己田里成熟的蔬菜;为了防止自己的菜被偷,定好闹钟深夜上线;从十几岁到几十岁,偷菜的步伐从没有因为年龄而放缓……这些,都曾经是开心网带给我们的回忆。而在2016年7月起,大起大落的开心网就画上了自己的终止符。

这个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的Facebook”的一家公司,为什么离“最好的可能”越走越远?

01  八年开心

“是我的句号,但不是开心网的句号。”程炳皓说。

2016年7月,一则上市公司公告让很多人回忆起“开心”岁月,那则公告显示:深圳上市公司赛为智能将成为开心网的控股股东。现在的开心网是一家盈利良好的手游公司。

程炳皓创办于2008年年初的开心网,历经八年大起大落的故事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出售开心网之后,程炳皓撰文《八年开心》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他写道,“2009年,很多人都认为开心网有机会成为一家超级互联网公司,但是令我愧对投资人与员工的是,开心网却从2010年就开始用户活跃度下滑,最后转型成为一家手机游戏公司,不再是一家平台公司,2015年开心人公司利润有大几千万,这是开心人们聪明和奋斗的结晶,但是确实离2009年看到的‘最好的可能’相去甚远。为什么?”

虽然之后经历微博的火热与如今微信的无可替代,当年在开心网愉快玩耍的体验是微博与微信时代不再有的。

在微博上我们追逐明星和新闻,经常激动或愤怒;在微信上我们随手为朋友的美食、美景、萌娃点赞,在工作群中和老板、同事同步工作,在诸多行业群或朋友群中漫不经心地扔帖子、插科打诨或者抢红包。这些各有乐趣,却与开心网当年带给我们的“开心”是不同滋味的。

02  中国的Facebook

开心网本质上更像Facebook。它也是最有希望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的Facebook”的一家公司。

中国至今也没有一个Facebook般的社交网络,无论是规模还是性质。同样遭遇各种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同样面对用户的成长与厌倦,同样经历从PC到移动端的时代迁移,为什么Facebook一直在持续发展、不断强大,开心网却在八年间从一家亿级用户的社交平台,变成了一家不大不小的手机游戏公司?

程炳皓是带着一个理念创办开心网的。他觉得职场生活扭曲,很多白领迷失其中,辛苦却不快乐。他在新浪工作的后期,就是其中的一员。因此,他希望做一个让职场人回归工作与生活的真实意义,找到工作与生活乐趣的社交网站。

他命名的“开心网”,不是形容词“快乐”,而是动词“打开你的心”。且不说这个理念是否有点肤浅,不如Facebook要“连接全人类”那般宏大高远,但至少,这家公司诞生于一个朴素、清晰的目的。这也是开心网能迅速赢得大批用户的原因之一,它足够单纯而真诚。

回顾起来,初创期的开心网就是一家简单的“技术+理念”的公司:卓越的技术能力+朴素的产品理念,这支撑起了开心网最初的成功。然而,公司在发展,市场在变化,开心网“技术+理念”压倒其他一切的运行逻辑却没有变。不是这个逻辑错了,而是它不足够了。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横空出世需要一款爆款产品,但是仅有一款爆品,并不足以支撑一家公司持续生长。开心网的崛起原因部分也归于运气。在恰当的时机、在一个大势将起的方向上,团队以足够的能力做出了颇具水准的产品。

在激烈而快速变幻的互联网行业,这确实是令人艳羡的好运。但是,当外部一浪接一浪的劫难接踵而至时,开心网的好运似乎用光了。开心网遇到了三个劫难:假开心网、微博兴起和移动时代到来。

真假开心网的官司当年闹得沸沸扬扬,这里不再赘述,那是一个多输的结局:开心网虽然赢了官司,但是被劫走了千万量级的用户;而恶意抢夺了几千万不明真相的用户的假开心网,最终也没能成就人人网。

虽然这件事让程炳皓当年在很长时间内犹如吃了只苍蝇,耗费不少精力,但本质上,用开心网总架构师熊家贵的话说,它算是开心网遇到的种种挑战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不过就是在你飞快往前跑的时候被别人绊了一下而已”。

03  开心网之死

很多人认为开心网死于新浪微博的兴起。这个因果关系并不完全偏颇,但是掩盖了很多真正的问题。从美国来看,Twitter的诞生并没有取代Facebook。

而且近几年来,Twitter略显疲态,Facebook反而在不断进化,新浪微博实际上后来也变得更接近于Facebook。

程炳皓和他的高管团队也认为开心网不是被新浪微博取代,而是自身产品创新乏力,才被用户冷落抛弃。

2010~2012年,或许是开心网八年历程中最值得追问和剖析的一段时光,它所有的机会和所有错过的机会,都发生在这两年。如果说开心网用八年的时间画了一个N形发展曲线的话,2010~2012年走过的就是N中间的那条斜线。

开心网在这两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在程炳皓看来,这两年里,开心网在玩命地开发各种新产品,全力以赴地创新,“有人遇到我跟我说,开心网落后是因为你们不创新了,没有新的好玩的产品了。我觉得很无语,我们其实做了很多产品,只是都失败了。”

在开心网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张磊主导和参与了很多产品的开发。张磊不是开心网早期创始团队的成员,他于2010年下半年加盟,2013年年底带着自己在开心网的整个小团队离开创业。

在他看来,那段时间管理层明显压力很大、很着急,太注重产品的短期数据。此外,作为后加入者,他看到开心网多少背着成功者的包袱和一些固化的思维。

开心网起初完全靠产品和口碑传播崛起,没有做任何市场推广,因此,公司更偏重技术和产品开发,而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上往往投入资源有限。当时有些产品无论从他个人体验还是内测效果来看都颇有前景,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如果说新浪微博之“劫”打乱了开心网的步伐,那么移动时代的到来则彻底将开心网这个PC端的社交网站留在了上一个时代。

开启了全新界面的移动时代,首先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力。像所有出生在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公司一样,之前越是成功,就越难以最佳姿势切入移动时代。

熊家贵自己的能力和精力一直主要在PC端,但从他技术专家的角度来看,开心网在移动端始终没有建立和积累起核心而突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这才是开心网移动端产品都失败的原因。

对比来说,微信可能不是当时最早的或最好的,却是唯一一个持续飞快迭代改良的。这是它最终跑过开心网推出的飞豆、小米推出的米聊等类似产品的原因。同时最初微博的产品属性相对简单,加之新浪非常擅长推广,新浪微博从PC到移动端几乎是无缝对接的。

在《开心八年》中,程炳皓回顾了一些跟平台发展有关问题:“是微博、微信打败了开心网吗?我的回答:不是。微博、微信的用户群和我们的用户群很相近,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用户活跃度下滑,是产品自身的特性和生命周期导致。微博、微信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有朋友认为开心网推出开放平台比较晚而且开放也不够,并认为这是开心网用户活跃度下滑的主因。我的意见:批评得很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根本原因。……我们当年这方面动作确实慢了,但是开放平台对留住用户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我认为,真正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1.偷菜停车,也有生命周期。……2.熟人社交不是刚需,无法成为支撑一个产品的最大支柱。……微信的核心黏性是‘通讯’,通讯毫无疑问是最刚的刚需,也许用户花了很多时间在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不是核心黏性。”

新媒体运营编辑 吴欢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凤财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