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的禅让,也真是一个奇观,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父、子、孙、曾孙连续四代,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儿子,齐了心似的,着实让人有些奇怪。

天底下几乎没有人不想做皇帝的,没有人不想做一辈子皇帝,没有人不想至死还是皇帝。有些人为了当上皇帝,甚至父子反目、兄弟相煎,可见这九五至尊之位对于人们的诱惑,然而,这四位皇帝却都在自己年纪不大、身体还行的时候,交出了手中的大权,躲一边休息去了,这里边肯定有着讳莫如深的故事。

确实,每一次禅让,都有着背后的故事。1125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侵宋朝,他们西路军进攻太原,东路军进攻燕京,不久,东路军攻破燕京。由于宋朝军队的特点是重内轻外、内紧外松,在京城附近的军队最强,在周边地区的军队较弱,所以,金兵攻下燕京后,直接南下,如入无人之境,随即进逼开封,从此,宋朝皇帝就开始禅让,一个接着一个。

宋徽宗赵佶禅让,原因是不敢担当。金兵南侵,开封被围之时,年纪才43岁的赵佶,看到情况紧急,束手无策,最后竟然把皇位主动让给自己的儿子赵桓,把儿子推到幕前,让他去顶,自己借口敬香还愿,向南逃跑了。

宋高宗赵构的禅让,有着自己的无奈。赵构禅让时才56岁,也是做事正当年的年纪,而且他当太上皇后,还活了25年,令人费解。赵构这个皇帝当得窝囊,其父宋徽宗、兄宋钦宗被金兵抓走后,他虽然在应天府自立为皇帝,但自当上皇帝的第一天开始,金兵就一路紧追,后来与金人达成“绍兴和议”,临时安顿在临安。

但是,临安只是行都,并不是京城,南宋一直没定过首都,他们心目中的首都一直是汴京,所以,南宋自建立开始,就有一个打回汴京的政治目标,然而,赵构当了多年的皇帝,恢复中原始终只是一个梦,无法付诸实施,故朝野间批评之声不断。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交织下,赵构于1162年,以“倦勤”为由,将位禅让给养子赵昚了。

宋孝宗赵昚禅让也是一种无奈。赵昚当皇帝后,也曾想振作,他为岳飞平反,重用张浚发动了“隆兴北伐”,然而,最后兵败符离,不得不再次与金人签订卖国和约。加上,他当皇帝期间,父亲赵构一直高居太上皇,指指点点,动辄得咎,后来他也厌倦了,便将皇位传给儿子赵惇。

宋光宗赵惇是被迫让位的。宋光宗精神方面有疾病,加上皇后又是个泼妇,宋孝宗死后,连丧礼都不主持,后来,一帮大臣和太皇太后吴氏联合起来,将他废了,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赵扩,是为宋宁宗。

如果要总结宋朝这四位皇帝禅让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外族的入侵,让他们对当皇帝视为难事,都不想挑这副重担,无奈之下,采取禅让的办法,来寻求自己的解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