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江西相隔万里之遥,两地却因为珍稀鸟类白鹤的迁徙而产生了奇妙的缘分。每年春季,地球上数量最大的白鹤种群都会飞越千山万水,从越冬地鄱阳湖赶赴西伯利亚,完成繁育后代的使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昌《江西日报》报道,2019年6月,在西伯利亚的腹地,被称为“世界最寒冷城市”的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首府雅库茨克,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此时,一场以鄱阳湖候鸟为主题的摄影展在当地举行,形象地展示出中国江西对于生态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让俄罗斯观众感受到美的震撼。而作为摄影展的组织者之一,江西候鸟保护志愿者周海燕也完成了到西伯利亚追踪白鹤的夙愿,并被当地媒体亲切地称作白鹤的“中国妈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9日,刚刚回到南昌的周海燕分享了她这次西伯利亚之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生态摄影惊艳异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海燕网名“丫丫”,是一名资深摄影爱好者。从2013年开始,她迷上了拍摄姿态翩翩的鄱阳湖白鹤,并成为江西众多候鸟保护志愿者中的一员。2017年,在她的组织下,江西省内外民间人士发起“留住白鹤”行动,通过众筹资金,在位于鄱阳湖畔的五星垦殖场成立了中国首个民间白鹤保护地——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当年冬季,上千只白鹤聚集在藕田里一起觅食,场面蔚为壮观,这里甚至被专家称为“全世界离白鹤最近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长期保护和拍摄白鹤的过程中,周海燕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有一天去到白鹤在北方的家——西伯利亚,看看“孩子们”在那里是如何繁殖、生存的。2019年初,来自俄罗斯的几名白鹤研究专家来江西进行科研交流,并邀请周海燕等相关人士来俄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让鄱阳湖生态保护成果走出国门,周海燕筹划在俄罗斯办一场摄影展。为此,她面向中国知名摄影家征集了160幅鄱阳湖生态摄影作品,其中60幅以白鹤为主题。今年6月,周海燕带着这些摄影作品,和中国知名白鹤研究专家郭玉民教授等人一起来到俄罗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18日,“大美鄱阳湖生态摄影展”如期在雅库茨克当地最大的博物馆举办,观众的热情让周海燕有些始料不及。“第一次看清楚白鹤的样子,太美了,非常感谢!”很多观众在观展后激动地向周海燕致谢(注:当地人称白鹤为“西伯利亚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番沟通后周海燕才明白,对雅库特人来说,白鹤不仅仅是一种濒危的候鸟,更是有着特殊文化地位的“神鸟”,是长寿和家庭幸福的象征。西伯利亚虽然是全世界唯一的白鹤繁殖地,但是当地人因为敬畏,很少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拍摄白鹤。有的猎人偶尔在荒野中发现白鹤,甚至还会激动地流泪。所以,当一张张美轮美奂的白鹤特写照片展现在眼前时,给当地观众带来的震撼无以言表。而对于江西鄱阳湖,大多数雅库特人此前几乎都不了解,通过这次摄影展他们才发现——原来白鹤过冬的家园竟然有这么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鹤的‘中国妈妈’来办摄影展了!”当地媒体用这样的标题报道此次活动。原定为期一个月的摄影展,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延期到3个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摄影展热度不断攀升的同时,周海燕等中方人员已收拾行装,和当地专家、向导一起奔赴白鹤保护区,开始谋划已久的野外科考之旅。他们的目标是现场观测白鹤繁殖,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野外科考历尽艰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幅员辽阔,而白鹤的繁殖地位于北部靠近北冰洋的苔原地带。周海燕一行先乘飞机抵达北极圈内的小镇乔库尔达赫,第二天再搭乘汽艇和八轮苔原越野车,花了9个小时才艰难抵达白鹤保护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食材丰富的鄱阳湖“自助餐厅”不同,北极圈里虽然没有人类威胁,但白鹤觅食却要艰辛得多,不但同类之间要竞争,还要和各种禽类甚至棕熊、北极狐等斗智斗勇,争夺宝贵的生存空间。正因如此,当地保护区的白鹤分布非常广,平均每38平方公里才有一对白鹤筑巢繁殖,给考察者观测带来巨大的挑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幸运的是,在进入保护区的第二天,担任“侦察兵”的周海燕就发现了一对正在孵蛋的白鹤,这让大家兴奋不已。周海燕负责接近白鹤并拍摄高清照片,为了完成任务,她随身带着“拍鸟神器”——一顶特制的单人迷彩帐篷,人在其中就可以通过绳索将整个帐篷向前拖动。孵化中的白鹤警惕心极高,为了避免惊扰它们,周海燕很有耐心地以每天100多米的“龟速”悄悄向前推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第三天晚上,一场大雾袭来,周海燕一口气前移了一大段距离,这时离白鹤巢只有150米了。她抓住这难得的时机,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和视频,这其中很多都是海内外研究者前所未见的场景——雌鹤和雄鹤轮流孵化鹤宝宝、外出觅食,鸥鸟结伴骚扰孵化中的白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追踪白鹤一波三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连续在积水中拍摄了几个小时后,周海燕在帐篷中疲惫地睡去。突然,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叫声,将她惊醒。“丫丫,听我说,你现在一定要保持冷静。刚才有一只熊,就在你帐篷外面!”这是在后方接应的俄罗斯专家英格尔的声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海燕透过帐篷观察,果然发现一只大约150公斤重的小棕熊正在远去,惊出了她一身冷汗。原来,这只熊此前悄无声息地在帐篷外徘徊,还好奇地用熊掌去拨弄帐篷上的设备。这一幕幸好被英格尔及时发现,她用对讲机发出警报,误打误撞把这个“熊孩子”给吓得落荒而逃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后的一天时间里,焦急的人们发现,这对白鹤夫妻再也没有出现过。是白鹤发现危险躲藏了起来吗?白鹤宝宝到底出生了没有?科考人员决定冒险接近白鹤巢寻找答案。他们发现,白鹤巢里空无一物,而在附近草丛里,两堆带血的蛋壳碎片触目惊心。原来,白鹤被棕熊惊扰后逃离巢穴,而不远处等待已久的鸥鸟们趁机偷袭,将这两只眼看就要孵化成功的白鹤蛋给吃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破碎的蛋壳让之前满怀希望的周海燕心都要碎了,她遗憾地说:“我甚至都给两个白鹤宝宝起好了名字——一个叫阳阳,鄱阳湖的阳,一个叫星星,五星的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海内外对白鹤繁殖的研究成果还很不足。同行的郭玉民教授认为,此行能够近距离见证白鹤繁殖的过程,拿到大量宝贵的科研资料,已经是一个重大突破。事实上,白鹤每窝只生2个蛋,平均成活下来的小鹤还不到1只,这也是白鹤种群延续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繁殖成功率和种群数量,将是白鹤保护工作中迫切需要攻克的课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鹤属于极濒危的鸟类,这次考察亲眼看到它们在繁殖地的艰难处境,让我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工作的意义认识得更加深刻了。”周海燕说,希望萨哈(雅库特)和江西两地今后在白鹤保护上的交流能够常态化,一起携手为珍稀候鸟的生存和繁衍而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编辑:李余)\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7588966110055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