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18日,罗纳尔多出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区的贫民窟里。他的母亲索尼亚是一名吃苦耐劳的女性,但父亲是个酒鬼 。罗纳尔多降生时,由于家里穷困,他的父亲只能搭朋友的车去医院,开车的司机和接生的大夫都叫“罗纳尔多”,这个巧合被罗纳尔多的父亲认为是上帝的旨意,于是他就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上帝的旨意》

罗纳尔多所在的时代,他连一个追赶者都没有。对罗纳尔多,我除了敬佩之外,完全没有办法给他下定义。他的恩师博比·罗布森爵士已经把地球上能想到的最高赞誉给了他。

外星人。

马拉多纳之于罗纳尔多……

罗纳尔多所在的时代非常特殊,从足球领域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无比崇尚球星个人创造力,并且希望超级球星的创造力能颠覆一个铁血罗网的时代。这个铁血罗网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整体协作越来越严谨、战术杀伤力越来越大、侵略性越来越强的结构化防守。

*****请注意:结构化防守的战术杀伤力和防守侵略性并不能等同于对球员个人身体的侵害,在阅读当中请记得仔细区分。******

马拉多纳加速了结构化防守的发展,而罗纳尔多则让结构化防守完善了。

从足球技战术的变革角度上说,意甲的“小世界杯”盛世,造就了三个层面的技战术冲突。

马拉多纳之于罗纳尔多……

1.球王马拉多纳,这是现代足球当中史无前例的存在。

2.荷兰三剑客、德国三驾马车所代表的技术足球,以及意甲其他球队所呈现出来的其他风格的技术足球。

3.意大利本土的混凝土式防守。

意甲的黄金盛世其实是普拉蒂尼开创的(他爷爷是意大利人,他有意大利血统),他和大劳德鲁普等一大波攻击型中场带来了整个欧洲拉丁派的大行其道。和南美足球不同,欧洲拉丁派讲究的不仅仅是个人技术上的合理性,更强调核心球员和角色球员对技战术的合理组合,以及从局部优势放大到整体优势的运用,追求进攻节奏、强调整体推进的空间需求,是欧洲拉丁派的精髓,欧洲拉丁派技术球员不是不能单干,但是他们更多的时候强调团队优势对个人优势的相互优化,在比赛当中既可以当终结者,又可以当助攻者,在前场是多面手。

这一大波欧洲拉丁派的攻击型中场,优势在于懂得什么时候当主角,什么时候当配角,因为当时的团队还说不上存在非常严谨的体系,因此他们在更多的时候,为提升团队整体实力而服务着,破冰之举,只是他们技战术选择当中的一个分支。

马拉多纳之于罗纳尔多……

马拉多纳出现之后,情况截然不同了。他更多的时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事实上他自己的确能解决大多数球场上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一个人成为一个体系”的说法。鉴于马拉多纳并不是前锋却自己把自己当一个前锋用,因此他的存在,也就是上述所说的技战术冲突的第1点,和第2点、第3点之间的互相争斗,助推了意甲的整体水平,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

意大利本土的防守首先有了结构化的概念。

但是,“多种风格的技术足球”和“球王马拉多纳”相比较之下,能让意大利本土防守极度趋向于结构化的,恐怕还是后者的存在居多。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完善的结构化防守,没有经受过一名超级前锋以一己之力带来的考验,前面说过了,马拉多纳并不是一名纯正的前锋。而在世界杯上,罗马里奥单挑整条意大利防线,也是极为少见的个案,不像马拉多纳平趟意甲好几年那样具备普遍的说服力。

马拉多纳之于罗纳尔多……

在马拉多纳之后,在球员个人威慑力、存在感、技战术独立性上,以一己之力对意大利本土防守的挑战达到相似高度的,只有罗纳尔多。他的出现,最终完善了防守结构化的整体概念。

遗憾的是,他没有拿到过意甲冠军。直接原因就是他遭遇了太多的凶狠防守,以至于经历两次足以毁灭职业生涯的膝盖大伤。

1998年,帮助国米夺得欧洲联盟杯,在意大利甲级联赛、意大利杯赛和欧洲联盟杯赛中共攻入42球,创意大利足坛一个赛季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马拉多纳之于罗纳尔多……

假球迷福利

俱乐部荣誉

▪2003 西班牙超级杯冠军 (获奖)

▪2003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获奖)

▪2002 丰田杯冠军 (获奖)

▪1998 欧洲联盟杯冠军 (获奖)

▪1997 西班牙国王杯冠军 (获奖)

▪1997 欧洲优胜者杯冠军 (获奖)

▪1996 西班牙超级杯冠军 (获奖)

▪1995 荷兰足协杯冠军 (获奖)

▪1994 巴西米内罗州锦标赛冠军 (获奖)

▪1993 巴西杯冠军 (获奖)

▪1993 南美超级杯冠军 (获奖)

下期看点:罗纳尔多强在那里?

你的关注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