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以下简称“省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如何看待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2019年我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记者:您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班上关于经济发展的论述?您如何看待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张占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增加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班上再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到,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从国际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博弈是一个方面。现在摩擦和博弈还在进行中,对其长期性和反复性要有心理准备。其他方面因素包括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动能不足,一些国际组织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另外,一些国家的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包括地区冲突,都可能对世界经济带来一些影响。“灰犀牛”“黑天鹅”都需要警惕,要避免蝴蝶效应。

从国内角度看,也面临新情况和新压力。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到了关键时段。这个时候,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增加,对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跟不上形势。此外,近几年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有序实施,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比如,在执行金融去杠杆的时候,个别地方就有点“一刀切”,缺少灵活性和精准性,导致一段时间市场资金紧张。再如,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环保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一些地方执行政策有些简单粗暴,等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造成“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雨绸缪、底线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把问题想到最坏处,按最坏情况做准备,但在实际干的时候,得向更好的方向努力,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有助于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班上讲到包括经济风险在内的多方面风险。防范化解经济风险非常重要,经济稳下来,不出大问题,我们就有更大的空间和余地去处理其他风险,处理起来也就更从容。所以,保持经济稳定,实现持续发展,对我们防范各种风险意义十分重大。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班上强调,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您如何理解稳就业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做好稳就业工作可挖掘哪些潜力?

张占斌:去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个稳”,10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再次强调。“六个稳”太重要了,这六个方面都稳了,经济肯定就稳了。这里边哪个出点问题,可能都影响大局。

比如说稳就业,为什么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一是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再一个就是,就业确实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稳定、社会预期都很重要。

目前看,我国就业情况总体不错。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从大的角度讲,我们国家这么多人,大家基本上都有事做,社会比较稳定,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和就业相对稳定有很大的关系。

但这是从宏观上讲的,要从微观角度讲,可能有些地方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每年七八百万大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各高校毕业签约率好像都很高,其中恐怕有些水分。另外,随着经济压力加大,企业裁员、倒闭、转移情况也开始多了起来,有些企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去了,东南亚甚至非洲都有了。这可能会给国内就业带来一些问题,党中央把就业稳摆在最前面,就是有这些考虑。

解决就业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比如提升人力资本,搞好教育。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合格的技术培训职业人才。再一个就是得扩大就业领域,靠服务业的发展来容纳更多的就业,新产业、新业态能够提供强劲动力。还有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了解,现在每天大概有上万家小微企业诞生、进行注册,这些企业中自然有生就有死。但是只要去创业,就能给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再小的企业也需要人来做事。所以,对于这些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的事情,政府都可以给予更好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必要时还可以给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或者是其他优惠政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班上指出,要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您如何理解“僵尸企业”处置中的这些问题?

张占斌:僵尸企业问题实际上不是新问题,而是个老大难问题。从道理上讲大家都明白,因为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社会资源,但又不产生效益,实际上就等于在浪费社会资源,而资源本身有限、稀缺,用到它们身上,就用不到别的企业身上,所以需要尽可能地出清僵尸企业。

现在问题在于,一些僵尸企业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可能也有,但是比较少。而国有企业的体量都比较大,历史比较复杂,社会负担、包袱比较重,很多问题需要统筹解决。有些地方领导可能觉得这是“导火索”“弹药库”,不愿意涉足这个问题,怕引火烧身。另外,由于财力有限,一些地方处理僵尸企业问题转圜空间有限,手段也有限,这个问题就拖来拖去解决不了。

处理僵尸企业涉及到社会稳定,也涉及到利益调整,与民生也有一定关系。要解决这样的复杂问题,需要逐步地、有序地进行。中央可能需要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或指导意见,地方层面也需要提高认识和责任感。要把地方和国家大局相联系,不要觉得“不差我一个”,如果地方领导都这么想,这个问题就没法解决。但光提高认识不行,还需要有责任担当。地方干部或企业领导人都有责任,地方政府可以和银行配合起来去思考这些问题怎么推进。有的僵尸企业有大量呆账坏账,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细化的处理方案。

记者:您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您能否对2019年的经济形势做个展望?

张占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今年经济时,有一个总体论述,也就是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6%至6.5%,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等。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这个6%到6.5%的增长指标,大家在讨论为什么定这个区间?为什么把它降了呢?

稍微比去年降一点是对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稳中有忧的一个提前量的准备,叫未雨绸缪。确定经济增长指标的时候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留出余地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再者,适当往下降一点,有一个区间度,有助于我们腾出更多精力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打赢三大攻坚战,更好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另外,这也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也考虑到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国民经济总量要翻番,人均收入要翻番。实现这些目标,每年需要完成一定的经济增长。前些年,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很多功课、任务都快完成了,现在只要经济增长高于6%,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就有保障。当然,目标也不一定设得太高,6%至6.5%属于宏观调控可以容忍的区间段,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站位很高,很有思想性,非常实在,措辞有力,很好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具体来说,表达了把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的决心,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决心;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的思想;表达了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表达了深化改革开放,靠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动力和活力的期盼;表达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发展既要有忧患意识,还要实干兴邦的呼唤。毫无疑问,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成就中国人民的幸福与追求,就必须长期不懈地奋斗。

至于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判断,我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三句话可能还是最关键的:一个是稳中有进,一个是稳中有变,一个是变中有忧。今年的形势能够用这三句话来概括,但主流可以用稳中有进来形容。稳中有进是治国理政的总基调,稳下来了,就能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都还在推进,民生在改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进”。另一方面就讲稳中有变,就是国际形势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欧洲都在发生变化,贸易规则也在复杂地谈判中,这或多或少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变是常态,不变才奇怪了,这符合辩证法的思想。变中有忧是强调增加忧患意识,心里有个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每逢大年我们都希望工作做得更有声有色,向重大的节日献礼。所以我们今年也应该努力去做,要有打好硬仗的思想准备。就像李克强总理说的,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您如何理解这八个字?

张占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战略性的安排,是十三五时期我们一个工作的主线,即便有难度也不能动摇,不能半途而废。总理讲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也强调,要更多采取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办法,来推进这件事情。

所谓巩固,就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的力度,继续处置僵尸企业,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营商的总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所谓增强,就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也就是说要增强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土地等一些要素的市场化要加快推进,要建立竞争中性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所有制形式。还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环境,特别是要破除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流动的壁垒,加大正向激励的内容,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所谓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要特别注重利用科技创新。党中央也特别强调利用规模效应,让整个市场经济的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链水平,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保持好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也要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通俗地讲,就是抢占制高点。

所谓畅通,根据我的理解,国民经济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就像人的身体也有循环的问题,让血液顺畅循环非常重要。国民经济运行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这些过程要畅通起来,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就是有序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有弹性的。这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使我们的国民经济血脉更通畅,更有力量,真正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总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这八个字上做足文章,继续往前推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