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咯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科技资讯。

海信从1969年发展至今,在电视行业驰骋五十年之久。其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研发实力不言而喻。尤其让国人骄傲的是,海信的激光电视走在了世界前沿,而且是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新科技。这一次,外国人竖起大拇指称赞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

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海信将专心在激光显示这条道上拼搏的时候,海信突然宣布:进军OLED市场!

那是因为OLED彩电卖得很好,利润很高吗?不是的,在彩电市场OLED"混得"并不好。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以2018年彩电市场的销售状况为例。2018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超过4700万台,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销量仅为16.9万台,市场占比仅有0.35%。即便放眼全球市场,出货量达到2.21亿台,OLED电视也仅在250万台左右。

为何OLED会混得这么惨呢?并非是OLED不好,而是因为还有四大难题尚未解决,所以才面临之前的困境。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那是哪四大难题呢?

一是技术不成熟,有烧屏现象。所谓烧屏,简单解释起来就是像素残影,主要是由于某些像素点的过度使用而无法正常从屏幕底层消失,从而影响到屏幕全局的正常显示。

二是OLED蓝光光子的能量较高,容易引起材料的衰变,由此导致蓝光寿命短。

三是受自发光限制,OLED还具有面板亮度差的缺陷。

四是价格偏高,由于量产有限,面板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很多普通消费者难忘其项背。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而OLED进入中国市场整整五年了,五年前的难题它还原原本本摆在这里,销量怎么好得起来?五年来更是在市场上留下了几十万台的问题OLED,但是,身为中国彩电龙头企业的海信突然入局!

一个被开发了五年的市场,海信还要入局,为什么?众所周知,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先来的占有绝对优势,越后来的就越不容易获得市场肯定。而这时候的海信也大可不必冒这个险,因为当前正是他们的激光彩电扬名世界的时候,可海信还是毅然而然的来了。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身为后来者想要获得肯定,海信自然是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海信通过六重防残影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困扰OLED多年的"烧屏"等难题,全面提升暗场细节、运动画面流畅度以及亮度、色域、对比度等核心指标。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作为真正的龙头企业,早在2010年,海信就作为唯一一家电视企业参与了国家科技部863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承担了大尺寸AMOLED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项目,并于2010年和2012年成功开发出了12吋和15吋OLED电视样机。

此后,海信围绕OLED材料、器件、驱动、画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并在OLED驱动系统设计、OLED显示器结构、曲面OLED模组以及OLED使用寿命、对比度等方面掌握了关键技术。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而在OLED技术研发上,海信有一定的技术厚度;并在全球OLED电视渗透率最高的日本,收购了拥有最先进OLED技术的东芝电视。海信在收购东芝电视及其研发团队之后,不断攻克OLED技术难关,终于突破了困扰OLED市场多年的残影、图像衰减等技术难题。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检测数据显示,海信65吋OLED电视A8产品的亮度均匀性达到94.7%、色域覆盖率(BT.709)达到130.5%,暗场亮度、动态对比度、色彩精准性等关键指标也有出色表现。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与当前市场上相同规格尺寸、相近价格段OLED产品相比,海信OLED电视色彩画质指标更优,拥有更丰富的色彩还原力,更好的暗场细节表现力,完全具备了一款高端成熟产品必备的优良品质。

海信戳破了OLED“潜规则”——几十万台问题OLED谁来摆平?

更不用说海信解决了困扰OLED多年的世界性难题——"烧屏"。

海信走这一步是许多人没想到的,但正如激光电视一样,即使不被全世界看好,海信照样能靠着自主研发创造最新的中国高科技!而海信的入局,一举便戳破了OLED多年来的"潜规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