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仑再出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春风化雨,北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绩,从昔日的海濡之地,蜕变成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港口城区。

一路走来,北仑的开发建设者们,亲历和见证这片热土的快速发展,在《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的创业精神指引下,经历《拓荒岁月 激情飞扬》艰苦奋斗的日子,大家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时代乐章。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踏着时代前进的足音,再次出发,实现新的辉煌。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王一鸣

1991年,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宁波开发区建设正值8年的瓶颈期,招商引资和基本建设投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宁波开发区党工委决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开发区的建设。庆祝建党70周年的演讲比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我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找出当年的稿子,记取当年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的不易,也感到此稿仍然契合当前的形势和要求,尤其是十九大发出坚持改革开放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号召。

这次纪念“七一”演讲比赛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作为一个基层支部书记,我曾希望推荐其他同志来参加演讲,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后还是落到了我的身上,有感于此,我今天演讲选择的题目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十年前,当我们即将告别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首都高校的同学们首先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不久,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举国上下正满怀信心地投入建设“四化”的洪流。面对生机勃勃的祖国和如火如荼的生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显得是那样的平凡而又是那样的伟大。说它平凡,因为它所要求的仅仅是“我”和“现在”,说它伟大,因为这不仅仅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和奉献思想的又一次升华,而且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进取和求实精神的又一次光大。

十年来,正是这平凡的口号伴随着我们投入社会的实践,拥抱火热的生活。也正是这平凡的口号激励着我们来到了宁波开发区,建设着宁波开发区。可记得,我们都曾发自内心地赞美宁波开发区是“希望的田野”。大家也都不无自豪地歌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十年过去了,和其他许许多多事物一样,这个曾经响彻中华大地、令人激动催人奋起的口号也经历了风风雨雨,面临着重重考验。经济建设的数度徘徊,曾经让人迷茫和叹息,由此而使许多人失去了奋斗的信心和希望。改革开放的曲折艰难,有时令人彷徨和无奈,同时也使一些人忘却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我无意掩盖社会上仍然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不想否认我们的开发建设面临新的困难和更富于竞争的挑战。但我们所坚信和要颂扬的是: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更说明党的伟大而坚强,改革和开放的成败得失,再一次告诉我们,可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失去了信心。理想和目标似乎遥远,也正因为遥远,才需要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朋友们,今后的十年,我们要实现国家的第二步目标,未来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华民族奔向第三步目标。当我们回首往事,展望未来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当我们指点江山评说他人的时候,又曾想过,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面对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责任,哪怕是最平凡的岗位。要想推动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就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在的工作,哪怕是点点滴滴。

我曾经和一位新近入党的年轻同志说过,过去,你站在党外,评说党内的人和事,今后,你将加入党的队伍而被别人评说,对此,你有何感想?又将如何去做?同志们,让我们共勉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拓荒岁月 激情飞扬

吴鹏程/口述 彭素虹/整理

窗外,凉风习习,阳光温柔地普照着大地。在办公室里,我无意中翻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的纪念邮票,不禁感慨。不知不觉中,自己陪伴宁波开发区走过了33个年头,从当初的不毛之地、江心岛上的简易房,到如今的高楼林立、形成现代化临港大工业体系,我亲历和见证了宁波开发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拓荒岁月里,我们曾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激情飞扬年代里,这里留下了我们一批批建设者的足迹。

回忆就像一扇门,在我的心里徐徐打开。记得那是1985年的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来到宁波,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我选择了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事后我知道,成立不到一年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怀揣着“向深圳特区看齐”的梦想,我来到了位于小港(现为戚家山)的管委会办公室。那时,开发区管委会临时的二层办公楼在江心岛上,每到中午吃饭时间,我们要提前半小时吃好饭,然后赶紧躲到管委会对面的山上去。最初的一段时间,为了炸平横水山,十三冶公司会选择在中午时放炮炸山,最大一次好像用了50多吨炸药。

那时住在宁波的同志到小港上班,要经过镇海,然后摆渡到红联渡口。碰上台风天气,船不敢开,只能乘车走329国道,经绕过育王岭过来。我们的办公室差不多是白坯房,白天晚上都有蚊子嗡嗡作响,宿舍是4人一间,没有电视机,休息时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我们偶尔会跑到张永祥书记的房间去看电视。后来位于蔚斗新村的集体宿舍造好了,1人一间,配有卫生间,配了公共电视、小型图书室,那时可能是最好的集体宿舍了。

这一年,适逢宁波召开投资合作研讨会,我作为管委会的代表跟市开放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一起前往北京,邀请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卢绪章到宁波出席。那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从庄桥机场到上海虹桥机场转机到北京。当飞机从庄桥机场开始慢慢起飞,我喜悦中透着迫切。这次虽然没有邀请到卢部长过来,但我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们邀请到了中央单位的其他领导前来出席会议。1986年初,管委会第一次组织考察,我跟随区有关领导一起到广州、深圳、湛江等地考察。这次考察开拓了我的视野,大大丰富了我对开发区建设的认知,增强了对开发区建设的信心。

一年后,设立宁波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我调往工商局工作,主要是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那时,白天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年轻人聚在一起,总能自得其乐。有一个周末,团委组织骑自行车郊游,从小港骑车去天童寺。没想到,骑车途中,我一不小心摔伤了,这可苦了大家,回来只好找车把我接回去。到了圣诞节时,为了丰富生活,团委一班人自搞晚会,因为条件有限,没有邀请大牌明星出场,但也搞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

1993年初,宁波开发区管委会搬迁到了新碶城区,开发建设重点也转移到了北仑港口的正后方。当时的新碶还处于开发初期,一片农村集镇风貌,没有城区的样子。这一年,我也调到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工作,至此一呆就是16年。从科员、副科长、科长、局长助理到副局长,期间从事和分管过招商引资、项目审批、计划、物价、外事、外经外贸、外资等工作。直至2009年,组织调我到区发改局工作。那时,去外面招商的机会不太多,陆续有一批台资项目落户开发区。我们上下班,有班车可以乘坐;工作中,招商与审批合在一起,分工还没那么细化。那时的招商时兴“会商制度”,大家一起坐下来,商谈招商引资及服务企业的工作。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埃克森美孚落户青峙,还有埃索润滑油项目引进过来;大港工业城开始造标准厂房,并有麦芽项目落户并动工。

2008年,宁波设立梅山保税港区,至此,北仑境内设有北仑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随着北仑区域开发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批批项目集中引进……当我站在小山上眺望小港区域,看着曾经的棉花种植地被一座座厂房所取代,我知道,“向深圳特区看齐”的梦想并不遥远。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凌晓军

如果让我来夸夸我的北仑,那就是:我行过许多的路,踏过许多的城,看过许多的风景,可是最爱的还是我正值青春的港城——北仑。

先来说两个小插曲,以此证实我对北仑的赞美所言不虚。

其一:长期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外甥女,去年春节来北仑过年,带她去宁波市区,特意坐一下宁波直通北仑的城市轨道交通。她禁不住连连赞叹:北仑地铁站,像在国外一样,既能看到高楼大厦,又有连绵的青山和大片绿地,人不多,地铁车厢特别干净整洁,城市特征又很明显,你们在北仑生活真幸福呀。

其二:有个上海师范大学刚毕业的小青年来北仑走亲戚,小伙子有个爱好:喜欢打篮球,而北仑体育公园正好有连在一起的十片室外篮球场,白天晚上都可以供年轻的小伙伴们呼朋引伴玩着尽心。玩着玩着,上海小伙子就不愿走了,非让亲戚在北仑给他找个工作不可,说要扎根北仑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常常怀想这些年来北仑发展的点点滴滴,感怀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和那些苦乐。

我是1993年来北仑参加开发建设的,正值青春的花季。可是青春的城市却是一片空白:1984年,北仑区的前身滨海新区刚刚建立,九十年代初期的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新碶街道,还是一片荒凉,只有海晨公园还稍稍有点绿意,小小的海晨公园孤零零地站在一片低矮的房舍和空旷的塘渣平整的工地边,形影相吊。

外洋新村往南、往东一望无际都是农田,一条新大路连接着新碶和大碶,在新大路的尽头有个大碶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那时候很多人都去那里批发火腿肠和方便面,这已经算很好的美味了。当时,外来的机关干部很多还要租住农民的房子过渡一下,等待单位房子竣工。我曾住过备碶村和新洋村民居,出门就是稻田,晚上蚊子嗡嗡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写信宽慰他们:我们住在希望的田野上。

多少年过去了,有一幕还总是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那是我们全家在宁波过的第一个春节,孩子没有人照顾,只好放在幼儿园的“特困班”过年三十。中午我内心实在不忍,偷偷去看孩子。只见幼儿园的大门已反锁,只有一个看门的老公公在传达室坐着,空荡荡的校园只有我三岁的小女儿一人在院子里玩玩具。门外已是万家欢笑,鞭炮齐鸣。我躲在大门旁,偷偷地打量形单影只的孩子,心里真不是滋味。

当时北仑明州路上的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办公楼,被称作“某某大厦”,一时被当作笑话讲。坑坑洼洼的进港公路让公交车不停跳起摇摆舞,号称北仑第一街的明州路也被戏称只有“三尺长”。

路总是人走出来的,好生活更是不停奋斗的结果。

那是一段历程,许许多多开发建设者为这段历程挥洒过热情和汗水,才造就了今天北仑的现代化模样。今天想来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正因为吃过苦,才让人抗住了很多压力,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增添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历练,更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时代总是向前的。开发开放犹如有翼之车,隆隆飞驰。国字号的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为北仑经济添上了腾飞的翅膀。北仑大地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近五年,北仑就有100多幢高楼悄然站立,让“城里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乡下头人”“长高”了。地铁一号线的开通,便捷了群众生活,从北仑城区出发去市政府只要半个多小时,让人不得不赞扬北仑速度“变快”了。

靠海的北仑终于实现了亲海的愿望,万人沙滩已经撩开她美丽的面纱,让游艇小镇绽放异样的光彩;同样坐落在海边,投资9个亿的宁波国际赛车场,激发了年轻赛车手多少激情飞扬,让人不得不惊叹北仑越来越“洋气”了。北仑影秀城的巨幅彩色幕墙,把港通天下的豪情一一写在光阴的延长线上,让人不得不赞叹北仑越来越“时尚”了。单说牛气的高校,就有南京审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等相继与北仑梅山大学城签约合作,北仑人在家门口上名牌大学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让人不得不感慨北仑越来越“有文化”了。

宁波大学梅山校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感谢时代,让我和一大批建设者一道有幸参与北仑的开发开放;感谢生活,让我滋润着北仑的营养并祝福她再次出发,实现新的辉煌。

编辑 |徐丽  摄影|汪友诚

本文刊于《北仑新区时刊》2018年7月12日8版

详情请见

北仑新闻网或《北仑新区时刊》

长按关注更多精彩

北仑新区时刊 北仑新闻网

新闻报料:86837777  86783613

客服微信:1980588252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