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跑遍全村600户!垃圾分类,洛舍很“走心”!

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之前,德清县洛舍镇雁塘村村民习惯自己“处理”垃圾——烂得掉的进猪棚,烂不掉的进灶头。

可这种粗放式的处理方法,非但没给村里带来垃圾回收利用的“佳话”,反而还给村里的环境“添堵”:猪吃不完的,就烂在棚里,夏天一到,异味四散;灶头烧剩下的,门口随意丢放,造成“二次污染”。

近几年,德清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猪棚倒下了,灶头使用更规范了,不过新难题来了——垃圾如何更好地分类?

既是“拎不清”也是“不想拎”

农村垃圾分类难不难?

“肯定难咯。一开始大家都分不清,我也是。”71岁的洛舍镇雁塘村村民丁法金说。

杭嘉湖平原之上的雁塘村,是典型的农耕水乡小村。村里以中老年人口为主,他们记事能力差,对垃圾分类有畏难情绪。

不过,比起“拎不清”,村民“不想拎”才更让人头疼。

由于村民的观念和习惯的根深蒂固,今年初,雁塘村村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不怎么上心,部分村民甚至把分类垃圾桶拿来种葱、种蒜,当花盆用。

“老丁,你用过吗?”当问起丁法金这事时,他很不好意思,连连说道,“现在不用了,就丢垃圾。”嘴是刀子嘴,心是豆腐心

老丁之所以改变,是因为雁塘村有个很较真的人——雁塘村党支部书记姚建平。村民听不进唠叨,他就跑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村民分不清垃圾的,他会主动帮村民一起分。

丁法金有几次想偷懒,直接把垃圾打包丢进垃圾桶。没想到,姚建平会一个桶一个通去翻。

“老丁,香蕉皮丢哪个桶?蔬菜叶怎么和废纸打包在一起?”姚建平的一连串拷问,让丁法金很脸红。

眼看搪塞不过去,丁法金只得重新将垃圾分类。可最先弯下腰来,耐心把垃圾进行分类的是姚建平,“老丁,希望你能理解,这都是为了村里的环境能更好。大家都在搞垃圾分类,我们也不能落下。”

好几次,姚建平神情严肃地和村民讲完道理后,会主动帮助村民分类垃圾。

“大家明白,姚书记就是刀子嘴豆腐心,都是为了村里好。”丁法金说。宣传全覆盖,入户显真情

雁塘村有600多户人家,一户一户地做工作,是件费时费力更费口舌的事,可姚建平坚持下来了。

从今年3月起,3个多月时间里,姚建平跑遍全村,利用一切和村民打交道的机会,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路上碰面了他会提及,村民大会他会说起,就连村民来办事他都不忘嘱咐几句。

有些村民听得耳朵起茧了,更多村民渐渐理解了姚建平的良苦用心。

雁塘村妇女主任姚琴英说,为了更加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村里把600多户划分为8个片区,每个片区都设立若干垃圾分类宣传员。“丁法金就是其中之一。”

从被劝分垃圾,到成为垃圾分类宣传员,丁法金干事积极性可高了。村里会定期举行垃圾分类培训会,丁法金总愿意“现身说法”。

“垃圾分类宣传员不仅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要监督村民垃圾分类的情况。如果遇到难题,还要及时向村里求助。”姚琴英表示。

——“垃圾分类放 乡村新时尚”系列报道07

记者:张骥鸿 叶晨舒

通讯员:沈海霞

来源:杭加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