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基本都以种地为生,而种地靠天吃饭,天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因此人们凭借以往的经验,总结出来了许多俗语老话。听村里老人讲过这样一句话,“二八月打雷,遍地出贼”,这就是当时农民种地的真实写照。

  旧时候农村里农作物产量非常低,人们对于粮食最为看重。每年种地都祈祷能风调雨顺,到时候有一个好的收成,不然就要挨饿了。二月八月响雷则被当成了“不祥之兆”,是老天爷在惩罚,地里的庄稼基本不会有好的收成。这样的说法普遍的存在,被人们所忌讳。

  按照农历来说二月还是冬天的,这时候正值冬季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打雷。若是这时候打雷是天气异常的结果,可能是暖冬或许雨水比较大。这势必会对农民造成影响,影响粮食的产量。而农历八月份左右正是秋收时节,生长成熟中的庄稼最怕雨水,肯定会造成减产。

  并且旧时生产力非常低,当时种地没有农药化肥,并且都是旱地。问过村里的老人,年头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打麦子只有二三百斤,产量比较高的玉米高粱才打四五百斤。年头不好的时候,基本就减半了,遇到什么自然灾害甚至还可能绝产。

  天气发生异变粮食造成减产,这就可能闹“饥荒”。家里有存粮的还好,若是没有存粮为了口饭吃能填饱肚子,不惜冒险偷粮食吃,凭空多出来许多的“贼”。因此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二八月响雷,遍地是贼”,所谓的“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贼”,正是没有粮食吃的农民。

  现在来说农村里已经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科学管理,靠天吃饭的情况已经大大的改善。一亩地就能打上千斤的粮食,老家里基本每户都有几千斤的存粮。再也不为粮食不够吃发愁的情况,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吃反而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农村里有着许多俗语老话,这都是对于当时情况的总结。对此我们了解其中的本意,这样才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