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由于承平日久,朝鲜国内武备废弛,不但甲兵军械不整,军士们也疏于训练,“步兵中号最精强”的铳筒卫也于1457年被解散。当然,朝鲜君臣上下对于仅仅一海之隔的日本人的动向也并非毫无警觉,约在1587年前后,朝鲜人即以日本铁炮为仿制对象对本国装备较多的部分胜字铳进行了改良。胜字铳的原形为14世纪后半叶传入高丽的洪武与永乐手铳,半岛工匠们在此两种火铳基础上加以仿制和改造,制成了胜字铳并普遍装备于朝鲜军队。胜字铳按其生产年代,型号大小及特征外观不同可大略分为6种型号,其中小胜字铳及小小胜字铳为身管加长,并加装照门,准星和木制枪托的仿日本火绳枪样式的火铳。除胜字铳外,朝鲜国内也有双管铳筒,三眼铳,五连座铳以及十连座铳等多管火铳,在此不作赘述。

朝鲜人仿造日式铁炮所制的胜字铳

天地玄黄

1592年日军征伐朝鲜,朝军无力阻挡日军前进,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即“八道瓦解”。国王李昖狂奔至鸭绿江边, 一心只想在父母之国的庇佑下作“安乐公”。与朝鲜陆军的软弱无能不同,名将李舜臣统领的水师多次主动出击,并屡败日军。朝军所用手铳虽然远不及日军,但在火炮方面却占优势。朝鲜水师使用的火炮主要包括:天字铳筒,地字铳筒,玄字铳筒和黄字铳筒以及蒺藜炮,大小胜字炮,大发火筒,大碗口炮和中碗口炮等,所用弹丸包括长片箭,各类铁石弹丸,大将军箭以及将军箭等。李舜臣所倚仗的朝鲜龟船即大量装备这些火炮,史载:“先令龟船突进贼船中,先放天地玄黄各样铳筒”,“龟船放天字铳筒,地字铳筒,玄字铳筒,黄字铳筒等各种铳筒”。 天地玄黄系列铳筒得名于中国古代经典《千字文》,并以此四字区分铳筒之大小,地字与玄字炮装备最多,而天字炮则是其中最大者。

从右往左依次为天字,地字,玄字铳筒。铳身上的把手除运输外,还用来固定火炮。

天字铳长可达1.6米,口径115-140毫米,重至350公斤,前为铳筒后接药室,铳筒以横箍加固。铳身上铸有两道把手,方便运输和固定火炮。天字铳可装填火药约30两,即能发射球型铁石炮弹,散装鸟卵弹也能发射木制大将军铳箭,及远可至900步。地字铳口径约100毫米左右,长约1米,重可达200余公斤,除尺寸稍小外,外观与天字铳差别不大。地字铳装药约0.7公斤,发射炮弹,铳箭略小于天字铳,及远可至800步。玄字铳长不足1米,口径60-75毫米,重不足100公斤,装药4两,发射弹丸或铳箭射程可至800步。玄字铳比前两者更小,铳身上有一个或两个把手。黄字铳体积最小,大者重约60公斤,口径30-67毫米,长50-89厘米,铳筒上有约4至10道横箍。部分黄字铳铳身上有一个把手,有些则不带把手。除了用炮车搭载以外,黄字铳还可以通过铳身两侧的炮耳安置在Y型支架上,且黄字铳药室后有尾銎,此处可插入木杆做导向之用。炮手只需操纵木杆即可完成对铳筒上下俯仰角度及左右射界的调整,这一用法与欧式回旋炮的用法一致,即可用作战船的舷炮又利于守城。黄字铳体小身轻,射界宽广,虽然威力不及大铳,但却是射杀敌军有生力量的利器。

安装旋转支架的黄字铳,尾銎可插入导向杆,用法同欧式回旋炮。

弹丸和铳箭

天地玄黄铳炮配备球型弹丸以及铳箭。球型弹丸即包括个头较大的铅包铸铁弹,石弹也包括小粒的鸟卵弹。所谓鸟卵弹即“水铁丸大如鸟卵者”,用于射杀“近在百步之内”的敌军。其中地字铳可装鸟卵弹200枚,玄字铳100枚,而黄字铳仅可装弹40枚。除弹丸外,朝鲜人还习惯使用铳箭。铳箭以木制成,箭头以铁制成,箭翎分铁制和皮制两种。天字铳发射大将军箭一枚,箭长12尺,铁箭镞长十余公分,铁翼长约1.2米,箭重50斤。地字铳发射9.2尺长,33斤重铁翼将军箭一枚;玄字铳配置铁翼次大箭,箭长6尺余,重7斤;黄字铳配皮翎次中箭一发,铁镞皮翼,箭长6尺余。据称此类铳箭比铁弹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及远可至500米外,在有效射程内可以洞穿船板单薄的日军战船。铳箭也可点燃后当火箭用以焚毁倭军舟船。铳箭穿透力较强,铁翼具备切割能力,但当明军看到朝鲜军队“大铳以木箭放之”后的反应是“见而笑”,据此推断铳箭在陆战中威力有限,杀伤不及明军的“铁丸”。笔者个人推断铸铁炮弹在体积和重量上都小于大型木箭,因此便于运输和装填。而且铁弹本身不但具备极强的穿透力,且质地坚硬可以碎砖裂石,无论是攻坚还是杀敌都应比木箭更为高效。

铁翼铳箭

碗口炮

朝鲜的碗口炮承袭自13世纪末中国元明两朝所造的盏口炮及碗口炮,但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延伸。此种火炮炮身短,口径大,炮口呈酒盏或碗口状,射程较近但弹道高。由于弹道高可直接飞跃高大的防御工事,又能发射杀伤面积大的炸子(震天雷),因此被称为“攻城第一火器”。朝鲜人将碗口炮分为别大碗口,大碗口及中碗口三类:

别大碗口炮长4.3尺,口径1.86尺,重逾千斤,炮身上有两个提把。别大碗口炮可装药70两,发射震天雷或团石至350~400步。大碗口炮外观与别大碗口炮相似,体积略小,炮身铸有前后两个提把。炮重500余斤,炮身长3.1尺,口径1.31尺,可以装填火药35两。中碗口炮外形与大碗口炮相似,但仅有一个提把。全长2.73尺,口径1尺,炮重不足300斤,亦可装填火药35两,发射震天雷或35斤重小团石一枚。

朝鲜大碗口炮

飞击震天雷

朝鲜军器寺炮匠李长孙所制之爆炸弹,外型为一球体,内装火药,引线和铁片。引线缠于“木谷”之上,木谷和引线再以竹筒盛之。竹筒置于震天雷腔内并导出引线,上覆以铁盖,以防火药燃气外泄。此物飞出之后雷体炸裂,铁片飞溅可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火自中而发,贼最畏此物”。李长孙所制飞击震天雷有三种规格,分别为别大飞震天雷,外径1.65尺,重120斤;大飞震天雷,外径1.23尺,重66斤;中飞震天雷,外径0.95尺,重30斤。

李长孙所制飞击震天雷

飞击震天雷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定时功能”。缠绕在木谷上的引线决定了震天雷的爆炸时间,“欲速则十曲,欲迟则十五曲”,可谓是原始的定时装置。飞击震天雷体积大重量重,因此不利于野战,但用于攻打城寨却有奇效。朝鲜兵史朴晋率军攻庆州,不克。乃于夜间从城外放震天雷“大如铁釜,飞坠于贼将所在客舍庭中......俄而炮发,声震天地。贼中死者三十余,其未中者亦皆惊仆失魂。明朝遂率军空城而走,庆州随复。是一炮之力,贤于数千师矣。”

(未完待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