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文科题目任然由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两大部分组成。副省级和市地级考试在题型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只是市地级考试没有文章阅读的题型。在题量上副省是135道题目,市地为130道题目,相差的5道题目也是在行理部分的数量关系题目上有所差别,总的来看行文判断推理都是40道题目,言语理解和表达也均是40道题目,总计行文高达80道题目,考试难易程度没有太大区别,考试时间也均是120分钟。接下就和大家详细分析和介绍一下近四年以来行文两大板块的具体考情,希望可以为备战国考的学员提供帮助。

(一)判断推理考情分析

在国考真题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四大常考题型,逻辑、图形、定义、类比题量均为10道。

在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都有考查。其中,必然性推理主要考查复言命题和朴素逻辑,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是考查重点;可能性推理部分,加强型、削弱型是考试重点,从论证结构上看,知因求果型考查频率最高,占整个逻辑判断的25%,因果共存型、只有结论型和知果求因型也有考查,分析题干把握各种削弱和加强的方法是关键。此外结论型题目也有考查。

图形推理部分,数量关系、位置变化、求同求异、立体图形为重点考查方向;从考查的题型来看,分类分组、九宫格、顺推型、类比型和立体型为常见形式。其中立体型考查比重有所增加,考点也趋于多样化,除折纸盒外,立体图形转化、三视图、立体组合、截面图也屡有考查;元素分布也颇受青睐,包括相对位置、连接方式、封闭性等。考点多样化以及考点综合考查是图形推理的发展趋势。

类比推理的题型全面,包括两项式、三项式和填空式,考点涉及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经验常识,其中功能关系、词义关系所占比重最大,组成关系、职业关系、加工关系、概念间关系也常常考查,并且在2017和2018的国考中,类比推理的题目越来越多的考查常识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常识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常识都有所涉及,这无异于是加大了类比推理题型的难度。

定义判断考查学科广泛,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定义出现的几率比较大,同时,可以发现包括生物学、文学艺术等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定义在考试中题量呈增加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只靠积累知识、熟悉被定义项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掌握定义判断题型的解题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定义判断的提问方式,近年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由原来的单纯地问“属于”和“不属于”,转变为现在的“使用了”、“有助于避免”、“采用了”等。此外,在2015年真题中,两道题目以文学诗句作为选项,1道题目涉及文学作品,另有1道描述类题目,涉及中国古代器皿——瓿,更加凸显出题型的多样化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2017和2018的国考中,对定义判断的考查越来越多的涉及常识问题。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情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均为第二部分,题量均为40题。包括逻辑填空、语句表达(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片段阅读三种题型。

逻辑填空考查题量均为20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单空、两空、三空等,且以两空、三空为主;从词语考查类型看,包括实词和成语;从考点上看,考查语境分析及词语辨析。语境分析主要考查解释关系,联合关系和反对关系也有考查,但不是重点。语境的提示点主要为句子和词语。词语辨析角度考查过搭配对象、含义侧重、语意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词性和句法功能。

片段阅读考查题量分别为17题,考查题型包括常规主观题、特殊主观题和细节题,且以常规主观题为主。常规主观题包含内容概括和主旨观点,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或主旨观点的概括,考查的材料结构多为总分、分总、转折、因果、并列等。特殊主观题考查标题添加题、道理启示题和承接叙述题。细节题考查宏观细节题和微观细节题,宏观细节题指的是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的题目,微观细节题指的是根据提问方式查找相关信息的题目,在这两种类型题目中,以宏观细节题为主。宏观细节题考查过的选项设错类型包括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正话反说、混淆范围和绝对表述。

语句表达考查题量分别为3题,考查题型比较稳定,包括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两种。语句衔接主要考查话题一致、思路一致,语句排序主要考查抓标志词语和抓行文脉络。

希望以上对近四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情的介绍和分析,能够为备战国考的同学们提供帮助,明确行文考试题型和考试题量,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打好提前量,早日“一举成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