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器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喜爱就从来没有中断过。《礼记》中所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玉的爱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玉有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它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等,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信物,中国人佩玉以求避邪除凶,人们以玉为美为荣为贵,玉成为人们习俗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高官显爵,还是平民百姓,对于玉器的喜爱和收藏都是从未改变过的。

近些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的追逐目标,古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成为收藏爱好者频频出手的动因。从清晚期一直到民国,古玉的收藏一直是收藏的重点,后来这种收藏中断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古玩收藏再次兴盛。目前海外市场上的古玉器与瓷器、铜器很早就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要项目,古玉近十年来一直保持上涨之势。

图中是蒋小姐近日带来的一枚玉蝉,重1412g,为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带。此玉蝉造型趋于写实,立体感很强头、身、腹、翅部位齐全,蝉眼是凸起的圆珠大目,翅后伸、尾圆钝,体型肥硕,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腹部厚。雕琢细致十分逼真,注重细部刻画,器型和纹饰多样,阴刻和阳起两种线条共同运用,做工精巧。无论纹饰造型之古朴、雕刻之细腻,都散发着独特的格调与气韵,吸引着我们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品味古人精神追求,实为一件价值不错的典藏佳品。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蝉是古代先民普遍的推崇物,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也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玉雕创作主题。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一、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二、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三、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蝉寓意:腰缠万贯、一鸣惊人、金枝玉叶等等,因蝉又名“知了”,也含知足常乐的意思。蝉与玉一样也有五德:头上有冠带是文;含气饮露是清;不食黍稷是廉;处不巢居是俭;应时守节而鸣是信。

玉蝉的造型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雏形,历经了夏商周到汉代的不断延续和传承,成为了我们祖先一种崇拜之物,以蝉的羽化比喻期待人能重生,成为了人生追求的目标。汉代实行厚葬制度,事死如事生,当时的王公贵族在丧葬时都会以大量的玉器陪葬,其中包括玉用器和专用的玉制丧葬器。玉蝉就是专用丧葬器之中的一种,并以此借蝉的羽化来比喻人能重生。在汉代,非常盛行含蝉形玉,故名“玉蝉”。古人以蝉做琀,“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把蝉佩带在身上则表示高洁。宋代社会经济极度繁荣,玉器开始向强烈的世俗化方向发展,民间有大量玉蝉开始出现。该时期玉蝉多为佩蝉。自宋起,蝉清廉、直言不讳的含义开始应用于玉雕作品之上。蒋小姐此枚玉蝉从雕工纹饰上看应属于明清时期的器物,锋棱毕露、线条流畅,制作精美规矩、造型饱满生动,着实为一件收藏佳品,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投资收藏价值,值得珍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