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是志愿填报中重中之重的一环。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如何选择自己的“MR.Right”,就需要我们充分的认识专业,了解每个专业的内涵。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目录是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修订的。新《目录》按照“以宽为主、宽窄兼顾”的原则,合理确定专业口径,既有满足综合性大学培养“宽专业、厚基础”人才的宽口径专业,也有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专业,更好地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级。

目前我国大学本科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类,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类下是各个专业,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本科招生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进行的。

新目录:

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如何正确认识大学专业及其内涵那?我们可以这样做:

1、了解其外延-学科

学科和专业是不同的,但也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为后盾;学科的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学科门类反映的是学科领域,专业类代表的是具体的学科范畴,他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从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学科的作用是间接的。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科建设是很重要的。

了解专业外延,即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专业内涵的了解。

2、了解专业的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

同样的专业在不同高校,其差异可能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专业实力上的差异。有的高校,其专业在学科排名、师资力量、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而有的高校,可能仅有几名副教授在苦苦支撑,实力很弱。

其二,专业内涵的差异。同样的专业名称,因高校不同,其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向等方面特色不同。如经济学专业,有的高校侧重研究宏观经济学,而有的高校侧重研究微观经济学。又如建筑学专业,有的高校侧重建筑设计,有的高校侧重建筑理论的研究,等等。

对一个专业的了解,读懂其课程设置是非常必要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的科学规划,可以看作是对专业内涵的进一步解读,也可以作为考生判断是否拥有学好该专业能力的标准。

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课程。

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或叫主干课程。从一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可以了解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即在大学期间来要学习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会应用到哪些行业,这些内容有什么能力要求等。

同时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高校由于在专业培养方向上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专业名称,其课程内容也会有较大的差异。考生一定要充分了解目标大学自己感兴趣专业的课程设置。

3、多方面区分相似、相近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是对一个专业所学习和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但并不是所有专业均具有这一特征。有些专业字面相似或相近,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如果不仔细辨析很容易混淆。

这是我们就需要从专业的外延即类别上、专业的内涵上、专业的录取分数上等几个大的方面进行辨析,找出他们的联系与区别。如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三个专业即使如此。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帮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