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哈密市伊吾县苇子峡乡,野山杏林中人头攒动。农民正把采摘好的野山杏根据品质筛选后上秤、装车。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今年,县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苇子峡乡野山杏这样的小品种借机走向了大市场。”苇子峡乡乡长张晓瑾说,全乡有野山杏面积近4000亩,乡里引进企业,通过“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野山杏的知名度。

农民阿里甫·亚合甫种有12亩野山杏,往年销路差。“去年我家的野山杏收入只有3000元。”阿里甫说。

今年,这12亩野山杏给阿里甫带来不错的收入。“企业上门来收鲜杏,收购价每公斤5元。预计今年我家靠野山杏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看着登记本上的数字,阿里甫喜上眉梢。

在苇子峡乡,像阿里甫这样靠野山杏增收的农民有很多。张晓瑾说:“从6月27日设点收购至7月18日,已收购鲜杏22吨,近百户农户靠野山杏实现增收。”

据介绍,走出伊吾县的不仅仅有野山杏,还有沙棘。

新疆华创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沙棘种植、产品研发、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生产的沙棘原浆、果油、冻干粉远销北京、广州、深圳。该公司总经理曹爱华说:“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公司每年要从农民手中收购沙棘,县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今年找企业主动洽谈收购沙棘的农民明显增多。”

来源 / 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 / 陈 欣

审核 / 马玉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