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六年伴随一生创设“成长教育” 同道小学跑出“新北梁速度”

东河区同道小学,一所因北梁搬迁改造,纯粹为保障安置区居民子女上学而配套新建的小学。该校建校虽只有两年多,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目前,它却已经成为周围居民认可度很高,新生入学需要电脑派位的学校。与此同时,在东河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该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办成东河区乃至包头市最具影响力的标杆学校”。

新学校、新学生、新老师,一切都贴着“新”标签,往好说是孕育新希望,寓意新发展,但其间也隐含着发展的不利和社会及业内的质疑:学校是讲文化底蕴和积淀的地方,同时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新学校、新老师如何能“提速发展”,创造“新北梁发展速度”?就此,学校给出的答案是——定独特发展理念,变不利为有利,以实干和声誉树“北梁新校”形象。

从“新有所虑”到“欣欣向荣”

同道小学位于北梁安置区南区,是南区内唯一一所小学。2016 年5 月,为满足安置区居民子女迫切的就读需求,首次在非招生时间,接收了原巴东小学转入的70 名学生;当年9 月,正常招生288 名,其后的2017 年和2018 年,都依照东河区教育局安排,顺利进行了“片区安置加电脑派位”招生,目前该校学生共有915 名。

“最初我们只有9 名教师,目前已有50 多名教职工。”同道小学校长段思明表示,在这些校领导和教师中,10 年以上教龄的资深教师只有几名,均是从普通老师历练成长起来的。其中段思明从教26 年,当校长11 年,曾在4 个学校从教;学校党支部书记刘霞从教32 年,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她同时还是目前东河区两位正高级在岗教师之一;副校长张颖从教19 年,系包头市学科带头人,包头市骨干教师,她曾在3 个学校工作过。

“说实话,我们原来也曾担心新教师多了,家长们会不认可,但事实证明,只要给他们更多、更高、更好的历练平台,他们的热情和年青,反倒成了学校和学生的‘ 成长密码’。”说起教师成长,段思明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很多故事。比如从“ 北梁娃”当上“北梁师”的李佳老师,现在已经是同道小学的数学教研组组长,其他几位当初的“拓荒者”,也均成长为学校的骨干。

事实上,家长们起初也对同道小学的师资有所担忧:“都是年轻老师,学校的教学质量能保证吗?能把娃娃们教好吗?”两年多前,学校开始正式招生时,诸多家长这样担忧地问段思明等校领导。“到了今年报名时,基本就再没有家长问了,原因是我们的办学质量被片区居民广泛认可,该就读的片内生一个也没走。”段思明说。

从“心有多大”到“舞台更大”

同样是新老师,同道小学的新老师因何能迅速成长,而且还被家长认可?同样是新学校,同道小学因何能创出新北梁发展速度?简单而言,同道的不一样,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干劲和干法。

采访中,段思明接到了学校一位新教师微信发来的加强管理的建议,7 条建议条理清晰,涉及学生管理、校园布置、教学研讨等,而这样的建议和意见,段思明经常能听到。“我不怕你们说错话,就怕你们不说话;我不怕你们做错事,就怕你们不做事;我不怕你们有缺点,就怕你们没特点。”这是段思明在教职工会上多次说过的,他同时告诉老师们,新学校、新管理、新氛围,也给他们提供了尽情施展的舞台,不要辜负青春和大好时光,要当勤于思索,充满干劲,勇于实践,善于开拓的老师。“教师要大气、洋气,学校才不会小气、俗气”,这是他常告诉老师的话。

“都是年轻人,没那么多论资排辈,学校氛围又宽松,我们自然是干劲十足。”有年级教师表示。

“六年伴随一生”,在这样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同道小学一直在践行以“成长教育”为核心的办学思路。段思明解释,之所以定为“六年伴随一生”而非“六年影响一生”,是因为小学教育是人生的“打底上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学习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将可能是一生都难以改变的。所谓“成长教育”,就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让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教育。

新学生,新老师还意味着师生的共同成长,老师有什么样的新教法,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新成长。为此,同道小学制定了很多新的“成长管理方式”。比如,学生上学不是三五成群,随到随进教室,必须是班主任迎接学生,整队点名,引领进班;体育课也不是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等学生,而是老师进楼道整队带到操场;一年级学生上厕所,老师更是一个个教孩子“ 入厕规范”……

在这些新理念,新做法下,学校开设了多元文化的“1+3 成长课程”、建立起与众不同的“生活德育课程”、创设了“ 北梁楼廊校园环境”,这些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紧贴实际,提升内涵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创设,正在用显性和隐性教育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浸润着“新北梁娃”的心灵,引领着他们成长。

“‘六年’与‘一生’之间不仅仅是时间的联系,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内在联系,这需要思想的引领,方向的坚定和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短期内我们不敢说打造什么知名学校,但这种追求和信心我们却必须树立。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段思明语气坚定地说。

来源 | 包头教育  李学工

编辑 | 赵旭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点赞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