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简称“继保监控”)作为电网二次系统的核心在电网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新时代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化的电网系统中更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继保监控本是电网系统的高端、高利润部分,长期是国际巨头ABB、西门子、前阿尔斯通(现通用电气)等的传统市场。但在南京的南瑞继保沈国荣院士、北京的四方继保杨奇逊院士为首的专家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奋斗下,我国在电网继保监控技术领域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难能可贵的是科技带头人主动创建科技企业,进行高水平的产业化推进, 在21世纪最后的近20年时间里在市场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率先实现了行业的供给侧革命。到今天,ABB、西门子、通用电气等传统国际巨头已在中国市场上完全失去了竞争力。

今天,本土企业已占领了国内几乎百分之百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作为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我国继保监控行业在市场上已立足的也就15家企业左右,南瑞继保、四方继保、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国电南自、长园深瑞前6强的集中度高达8成以上。

2017年底,业内第一的南瑞继保87%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国电南瑞,新的国电南瑞成为国内继保监控市场的绝对龙头供应商,市场占有率高达三分之一。可说国内已没有企业能挑战国电南瑞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国际市场上也将难觅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

2017年12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项目2017年第六次变电设备(含电缆)招标采购—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招标编号:0711-17OTL01211133)中标人名单发布。

2017年共计6批次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简称“继保监控”)共招标344包,由14家企业提供。第6次29包由9家企业提供;第5次16包由8家企业提供;第4次31包由11家企业提供;第3次的56包由12家企业提供;第2次的137包由14家企业提供;第1次75包由13家企业提供。

在国网2017年6次继保监控招标的315包物资中,沈国荣院士创建的南瑞继保以69包高居首位,杨奇逊院士创建的四方继保以52包紧随居第2位。第一集团军的6强中标包数均超过30包,共中278包,占总数的81%。

新的国电南瑞下面的2家企业共中114包,占总数的33%。

中国继保监控还有一个特突出的地域集中地,南瑞继保的所有地南京共有7家企业中标,共中177包,占比达51%。

以继保监控为主体的我国电网二次设备供应商除了强大的本行业实力外,在变电站建设这个本该属于变压器、开关等传统一次设备企业的市场中也占领的近半市场。

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第四次变电站设备整站招标采购—变电站设备整站招标(招标编号: 0711-17OTL12211139)中标人于2017年12月25日公布。

2017年的4次变电站设备整站招标共计71包。71包变电站设备整站物资由24家企业提供。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家继保监控的领军企业均中10包并列居首。

24家供应商中,7家二次设备企业共中31包,占总包数的44%,体现了中国二次设备企业的超强实力。继电保护第一集团军的6强有5家出现在名单中,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各中10包遥遥领先,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5包,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中3包,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1包。

新国电南瑞下面的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10包居首,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5包并列第5,家企业共中15包,占总数的21%,稳居品牌榜首位。

“北有杨奇逊,南有沈国荣。”这个说法在继保监控行业流传已久。电友们就和小编一起来初步了解创建了南瑞继保的沈国荣院士和创建四方继保的杨奇逊院士这2位创新泰斗。

杨奇逊,1937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2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破格授予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创立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杨奇逊院士是国内第一台微机保护装置的主研人

杨奇逊院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从事微机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理论的研究。特别在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可靠性、压-频转换技术、微机继电保护算法等方面成绩显著。是国内第一台微机保护装置的主研人。

杨奇逊院士研制的“ MDP-1 型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获第一届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一等奖,“ WXB-01 型微机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WXB-11 型微机高压线路保护装置”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WRT-02 型多功能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和“ WXB-15 型微机高压线路保护装置”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CSL101 系列数字式线路保护装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CSC200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取得的成就和成果推广应用,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我国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理论和应用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沈国荣,1949年7月17日生,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70年从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毕业(南京工程学院),197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1982年毕业于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南瑞前身),获硕士学位。

沈国荣院士创建的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是我国电力创新的杰出代表

沈国荣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科研开发,首创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实现了继电保护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从实际出发提出新的判据,解决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先后获国家专利十余项;1990和1992年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有新技术均快速投入实际工程使用,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创建了适合我国实情的高科技产业化体系,形成了以科研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又以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沈国荣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比如天资聪明、执着严谨、和蔼忠厚,富有开创性,很容易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在南瑞这样的技术研究单位,沈国荣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不久他升为继电保护所所长和分公司总经理。这期间,他以原继电保护室离退休人员的名义注册了一个名叫“南京中瑞通”的三产公司,为继电保护所带来一点体制外的福利。1995年11月27日,沈国荣和20多位技术和业务骨干扔掉了南瑞的铁饭碗,发起注资,将先前那个不起眼的中瑞通公司改组为南瑞继保电气公司。为了名正言顺地使用南瑞品牌,沈国荣与南瑞领导谈定,以南瑞继保分公司名义入股南瑞继保,占股份15%。沈国荣和一起创业的20多位骨干为大股东,南瑞继保企业性质定为民营高科技企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