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6日,第36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9月24日晚,被称作世界眼科界“门萨俱乐部”的国际人工晶体俱乐部(简称IIIC),在现场增设大咖演讲的特别环节,欧美亚9位眼科主席受邀,发表专题演说。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委、浙二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发表了《内路小管粘弹剂扩张成形术(ABiC)联合白内障手术的一年疗效报告》。

这个用一根“头发丝”、一种“胶水”施行的革命性微创手术,用45位青光眼患者的跟踪数据告诉世界,术后一年约有85%的患者彻底告别了降眼压药物,总体平均用药减少2种以上,基本没有并发症。目前,他们也无失明风险。

对全球共计7000多万的青光眼患者来说,这是个令人兴奋的“风向标”: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现在迎来了手术的春天!

用“头发丝”和“胶水”通下水道

先来说说青光眼的发病。

每个人的眼睛里有一套特殊的“下水道”,专业名字叫小梁网-Schlemm’s管-集液管系统。它在黑眼珠和白眼球的交界处之下,呈360度环状绕行,口子仅有250微米,比活动铅笔芯还细好多,负责将眼球内的房水引流到眼外。

但这个“下水道”因遗传、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出现堵塞或不畅时,房水积聚,眼压随之增高,将带来巨大疼痛,引发开角型青光眼,还会存在失明可能。

过去几十年,处理的办法就是另造一条“下水道”,在眼白位置开一个3mm*3mm的大口子,把水引流到眼外。但新开管道,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术后也可能堵住,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降眼压药物,或者远期的反复手术。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2015年,世界上几位医生开始尝试ABiC手术。其中,姚克教授对该手术的麻醉、切口、通管等关键步骤进行了改进。2017年5月,他亲自主刀了我国首例ABiC手术。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郑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