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文/乖猴

前不久,一则信用卡广告视频刷爆了朋友圈:男生留学第八天,打算在一个朋友聚会上露一手厨艺,雄心勃勃地计划做一道最正宗的中国料理:番茄炒蛋!然而,面对番茄和鸡蛋,他懵了!

情急之下,男孩紧急求助国内父母,于是他的父母亲自下厨,从打蛋开始,现场制作,现场录像,现场教学。

视频充满了温馨的调调,赚了眼泪,也讨了骂!

针对剧中男生,一片骂声。

连番茄炒蛋都不会,还出什么国?

不会问度娘吗?

标准妈宝男!

就在几个月前,还有这样一则故事“深圳夫妻卖房送独生女留学得知她嫁给老外后崩溃”一度引发网络热议。

曾经自行车后座上的粉嘟嘟的贴身小棉袄,说飞就飞了,空留伤心的老夫妻面对孤独晚景。

两则故事形成鲜明对比。

与在异国生根的女孩不同,初入他乡的男孩,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到以下几个信息:

1、男孩急于拓展新的朋友圈,所以才会那么急切的想要在聚会上表现自己。

2、男孩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求助对象是自己的母亲。

3、父母听到手机响,脸上洋溢着幸福,仿佛孩子依旧在身边。

留学开始,人虽分离,心还在一起。开口一句:“妈我问你,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母子便心有灵犀。

其实,初次与家人分离,男孩与父母的反应都很正常。粗暴的把男孩判为“妈宝”男过于武断。

事实上,在国内目前的氛围下,婚后还不会做番茄炒蛋的男人大有人在。这名男孩至少看起来还是有起飞的欲望。

也许用不了多久,当男孩求助的首选变为度娘或者谷哥,母子之间还会有这样的默契吗?

长时间生活环境的差异,最终导致大家没有什么可聊的话题。

当与父母的沟通从随心所欲变为客客气气,来自大洋彼岸悲的铃声越来越少,悲凉终究袭上心头。

关于那对深圳夫妻的曾对采访的记者抱怨:

“说实话,在打电话之外,我也不知道她在美国干什么,认识哪些人,学习怎么样。”

父母想问,已不知从何问起。子女想说,已经忙得没空解释。

此时,在回想留学初期,那一碗番茄炒蛋,也许味道会不一样了吧!

新近家长群里流传了几波热点,从高大上的家委会竞选,到地铁写作业。

传家长参加家委会竞选后的留言

地铁做作业的学生

家长们这么拼,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待到孩子飞向未来之际,你是否会在深夜等一个关于番茄炒蛋的求助电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