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奇货可居”很可能是千古误传(上)

作者:刘宏宇

​书接上回——除了只要细点儿看外加稍微多琢磨一小下下就能辨认出的“史册存疑”,还可以从“当时背景”和“历史局限”两方面,撕扯撕扯“奇货可居”的传说,看看能不能扯开千古面纱,探探真容。

(四)当时背景

这儿说的“当时”,就是指事情发生的战国末期那个时候。

史称“秦庄襄王”的子楚(全名“嬴子楚”),是在位长达56年(秦国纪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完璧归赵”故事里的“秦王”)的孙子,但并不是“嫡出”。按当时原则上“贯行天下”的周朝制定的“宗法制”,应属“小宗”。

他的生母姓夏,据说生他的时候遭遇险情还是怎么,反正生完就出现了类似我们今天说的“产后抑郁症”这类的情况,这孩子,就面临了“有人生没人养”的黯淡前景,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可能,只是“可能”,他的出生,或者某些在襁褓中就能被识别的不同寻常的生理特征,又或者是什么别的让当时的人们认为不同寻常的状况、现象,让他得了“异人”的别号。

还是“可能”,因为有人生没人养的可怜劲儿,还有莫须有的“异乎寻常”,他那已经很有些岁数的爷爷昭襄王,就多给了点儿关注,有时候还带在身边。

他爷爷、秦昭襄王,就是《芈月传》里芈月大儿子的原型。他娘,也就是芈月的原型“宣太后“,帮他少年夺位,之后辅政长达四十年。老太太太聪明、太厉害,以至于使儿子“阴影面积”过大,一大把岁数了,治政方面,还不是那么那么的成熟。

被叫作“异人”的孩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宣太后死了,她儿子嬴稷,终于摊上独立治政了。可能真的是经验和“阴影面积”的问题,这位大王,在对赵国的外交上,接连失误。先是让赵国一个普通贵族门客蔺相如玩了一招“完璧归赵”,紧接着又在渑池大会上着实让坐火箭飞升成赵国大夫的蔺相如玩了一把。在蔺相如的主张、要求之下,秦国同意派王室成员去赵国当人质。时龄大约六七岁的“异人”,就摊上了这个事儿。

他等于是在赵国长大。期间,秦赵两国外交、战争两张牌交替打,赵国始终不处下风,所以也就没怎么拿这个人质当回事儿,以至于他脱离了很可能相当松懈甚至是形同虚设的看管,跑到繁华的邯郸市面上当“漂儿”去了。

(吕不韦)

当“漂儿”的时候,他遇见了大客商吕不韦,并很快跟吕开启了合作模式。目标:攫取秦王位。投资状态:他凭血统,入干股。吕不韦全资。

笔者认为,这个合作计划,更可能是异人首倡并全程操控。跟“奇货可居”的典故传说正好相反。

这个认为,并没有可为考据的资料,只是从常理上去推想。

在那个时代,等级相当森严、明确。一个王孙,哪怕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会自幼接受特别的高层次教育。哪怕这个教育只是开了个头,就因为去别国做人质这样的特别情况而被迫中止,还是孩子的落魄王孙异人,也会具有平常人没有的初级知识和学习欲求,还有,很重要的、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有的——贵族式的自我认知和相配套的自信、气度。

去赵国做人质的时候,他只是个孩子,必定跟着母国随行的保护者、照料者,还有教育者。就便配置没这么齐全,赵国也不会就拿他当野孩子放养,应该有看管、有保护,也有教育。不管怎么,对一个贵族的孩子,都得教育。不管谁给他教育,所教育的,都会是瞄着一个王孙的标准。就是说,他很可能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

(赵姬)

(五)再看吕不韦——民间对他有“布衣大贾”之称

“布衣”,不是形容他朴素,而是在讲他的社会地位。

在等级森严的当时,经商,是低贱的职业。有些商人,是大贵族甚至诸侯王者的“代办人”,极个别极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个把得了爵位的,或许有资格“冠着绸裘”(穿戴丝绸、裘皮制品)、“肉食以鼎”(用鼎盛肉食来吃),其他绝大多数商人,不仅要像平民那样“布衣素食”,而且社会地位上,还原则性地低人一等。在有的诸侯国,商人是“奴籍”,社会地位低于从事农耕、手工业的普通自由民,跟始皇帝母亲那样的从事“服务业”的“商女”,处于同一水平线,只能“布衣低冠”,必须穿着皮制品的时候,不得把“毛”的一面露在外面,甚至在有的地方、国度,比如秦国,这类人,都没有婚姻的权利。

想想看,这样的社会地位,会是怎么个成长历程,又会是怎么个社交圈子?

两下对比,笔者认为,无论境遇多艰险,身为王孙、有机会接受贵族教育的异人,应该比再有钱也是“低贱货殖”的吕不韦,更有政治智慧。而且,境遇上看,一个是“漂儿”,一个是仗着有钱随时随地都可能为了刷“存在感”而“任性”、“张扬”的吕不韦,谁更容易被注意?谁又更容易关注到对方?

如此,不难想见,相比“奇货可居”的背景故事,更大可能,是深藏野心当“漂儿”的异人,相中了有可能帮他“翻盘”的“布衣大贾”吕不韦。亦即:在这场几乎“从零开始”的博取天下最有权势的秦王宝座的“天局”中,异人,伟大的秦王的孙孙,更可能是发起者和主导者。

他们成功去到秦国之后,异人在吕不韦的斡旋之下,找到了靠山,还得了“子楚”的名字;并且凭借着靠山,跻身“王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

他不是唯一选项,甚至都不是“有力人选”。

同样,他的儿子嬴政,也不是唯一选项,甚至也不是“有力人选”。

他们这对父子,相继都面临过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最终,他们都胜出了。

这个胜出,吕不韦功不可没!

这个胜出,当然也会留下落败者的血泪和仇恨。

嬴政的母亲是“商女”,地球人都知道。子楚即位后飞升成相国的吕不韦,是货殖之徒,这个地球人也都知道。

更加要命的是,地球人后来还差不多都知道,出身“商女”的“赵太后”,死性难改、淫乱宫廷,跟假宦官嫪毐长期通奸,竟还整出两个不明不白的孩子!

你,赵国商女,能跟嫪毐通奸,就不会跟别人通奸么?

吕不韦,撒尽万金,一个货殖之徒,哪儿来的底气、心眼儿,能在大秦朝堂翻云覆雨?这里面,怎么会一点儿“内情”、“隐情”都么有捏?!

庄襄王子楚,明明归国后娶了贵女,生了儿子(成蛟),根红苗正的接班人哪,不仅被挤到了一边儿,还活脱儿让吕不韦和嬴政给逼死了。你俩,吕不韦、嬴政,啥关系?

这么几问下来,反对派、仇家,只要稍稍展开一下想象力,私生子、野种、逆国篡权,很容易就构成“故事线”;剩下的,就是继续发挥想象和大力传播了。

试图利用与赵太后的通奸关系而“谋逆”的嫪毐,被处以极刑了。

淫乱宫廷的赵太后,被她已经继承王位的亲儿子嬴政软禁了。

用野种玷污大秦宗室的大投机家吕不韦,让他的野种儿子嬴政赐死了。

这整个就是连擦屁股带灭口啊!

这么一通过后,生发、传播“负面消息”的人群,势必更加“坚定”,更加扩大;从宫廷到民间,从秦国到“天下”,带着恨、带着“翻盘”的政治企图,最终瞄向为统一大业而成了“天下公敌”的秦王嬴政,恶狠狠地流传开来。

也就是说,如果,关于嬴政是吕不韦的“野种”的传闻,真的就是恶意的编排、中伤,那么,这种编排、中伤的终极目标,更是武力平灭六国、推行大一统的郡县制的始皇帝嬴政,而不是吕不韦!

大一统的战争,血海滔天,生灵涂炭,播撒、根植了“六国遗恨”“流官”为基础的郡县制,废除了延续八百多年的分封制,根本上剥夺了宗室、贵族门的利益,新生的大秦帝国内部,也会腹诽丛生。

嬴政登上高台、就皇帝位的时候,身边四下,可以说弥漫着仇恨和不满的汪洋。

借他的身世疑点,编织、散布猜想式的流言,是最“安全”也最具“杀伤力”的“对抗”。

你,嬴政,是不是大秦王室血脉,还说不定,有什么资格称皇帝、驭驶天下?

你根本就是个野种,所以残暴、无道、该死!!

还没都说透!

接下去,再从“历史局限”的角度看看。

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著有《管得着吗你》《红月亮》《武王伐纣》《深水爆破》等多部长篇小说。主笔、主创多部影视剧本,其中《九死一生》(30集谍战剧)《危机迷雾》(38集谍战剧)已在央视、北京大台播出。

推荐:

《红楼梦》晴雯与宝玉和袭人吵架,晴雯到底输在了哪里?

《红楼梦》里的贾探春:徒有男儿烈,无如女儿身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