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从事军工产品项目的产品经理大都遇过这一幕:产品发生故障,寄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之后,第三方检测机构试验人员告知:“您的产品分析难度比较大,因为失效的部件缺失相关失效信息”。这种情况出现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1)分析时间大幅度增加,耽误归零进度,从而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试验进度。2)失效原因难于确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够完成分析。3)失效关键信息缺失,无法进行分析。

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足够令人头大。那么作为产品经理,在故障出现时,需要做什么,能够保证故障分析顺利进行呢?小编总结了四大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产品经理,在故障出现后能够顺顺利利进行归零,不再烦恼。故障出现后,第一时间保护失效现场,不得对故障产品进行二次损伤,加大分析难度

对于机械产品,需要第一时间对失效部位(一般为裂纹或断口)进行保护(如覆盖胶布,干燥环境存放),并尽快送试,防止发生氧化,增加分析难度。对于电子产品,出现机械损伤,处理方法同机械产品,若出现电应力损伤,则处理需要更加注意。在故障复现过程中,进行测试时,应注意测试时的表笔接触失效件时对不能产生二次损伤。同时,对于元器件所在的PCB板也需要进行分析,防止因PCB的失效导致元器件失效而发生误判。梳理产品的服役过程(试验流程)

在给第三方实验机构提供的信息中,不仅要提供发生失效的环节,还需要提供失效环节之前产品的服役过程(试验流程)。例如,某产品在振动实验过后进行了冲击试验,出现失效,但是从断口上看到了疲劳痕迹。若失效分析人员为获得足够的信息,可能导致结论误判。保存详实的失效环境信息

大多数人员对失效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实际失效分析过程中,失效环境的影响往往出乎意料。在失效分析前,提供详实的温度、湿度、电应力、机械应力及其变化情况,对于失效分析的顺利进行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失效往往是综合应力引起的,因此如果失效环境的信息缺失或者失实,可能导致失效分析结论出现偏差。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是最为复杂的因素。很多失效牵扯到责任问题,因此提供的信息可能会存在偏差或者误导性,增加分析难度。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提供详实、全面的信息,减少对失效分析过程的干扰,保证失效分析顺利进行。

如果能够做好以上事项,相信在产品故障“归零”过程中,会更加顺利,更加高效与快捷。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电子产业服务平台,融融元器件提供包括失效分析/假冒伪劣鉴别/元器件筛选/质量一致性检验/DPA等在内的综合服务,40余年军工行业经验积累,将为您提供更为专业的技术服务;来融融网做检测,您的试验将会更快捷,更高效,更可靠!(转载自 融融网)

相关文章